第109章 紅薯土豆大豐收(1 / 2)

《五零饑荒,九姊妹共立新門戶!》全本免費閱讀

這年代都是瓦房,沒有平房,晾曬苞穀有幾種方法。

院子多豎幾根木樁子,將苞穀剝皮,將皮用編辮子的方法一串一串掛到木樁子上,從上到下再蒙上一層遮雨布,天好的時候掀開,天陰了,就趕緊蓋起來。

還有一種方法,直接擺放到院子裡曬,一看天不對勁兒,就趕緊收了。

最後一種方法就是濕玉米剝成粒,脫粒再暴曬,不僅輕鬆,還不占地方。

但因為濕玉米剝著比較麻煩,所以大多數人家都是編成辮子懸掛起來,等冬天沒事兒的時候再剝粒,這樣可以打發時間不錯,玉米芯還能燒火,一舉多得。

收苞穀,騰地,曬苞穀,忙完秋收工作,已經到了9月底,連中秋節也因為恰好在農忙的時候,也被全家忽略了過去,每個人發了一個月餅,這月餅還是阿爹在縣城買回家的,一個就要三千塊,可真不便宜,不過用料也夠實在。

雖然沒有奶奶做的用料足,但也值這個價,月餅嘛,不就吃個氛圍,是個意思就行了,沒人把這個當飯吃。

今年秋收阿爹阿娘他們沒回來,但是國慶節後種麥子的時候,他們都要回來。

種麥子比較麻煩,需要有人在前麵拉,後麵有人把著麥種機器種,不能偏離軌道。

要不然種出來的麥子不整齊,影響收割不說,將來地裡麵薅草澆水都不方便。

所以種麥子講究技術,他們這些孩子水平不到家,隻需要負責平地。

將地平的整整齊齊,看上去一馬平川就算活乾好了。

國慶節縣城熱鬨的很,鎮子上也張貼彩紙,宣傳標語,慶祝國慶,不過對於剛剛參與過秋收工作的陶家人來說,這一切都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孩子一放假就跑出去耍了,大哥他們甚至還跟著爺爺跑去西河村玩兒去了。

阿酒和盼娣留守在家照顧家禽牲畜,奶奶忙著做衣裳,隻在做飯的時候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