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可以感覺到,楊家將忠勇保國的故事是怎樣的感人,又是怎樣的深得人心。而把楊家將一門忠烈想象傳頌演變的又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而再有一些文史,又還在金刀令公楊繼業之前,又記敘追加了楊繼業之父火山王楊滾,並還有楊滾“銅錘換玉帶”跟著高家高思繼學習槍藝自創一門楊家槍之說。並還在高家槍與楊家錘結合的基礎上,楊滾自練一套槍藝,當時在楊家槍、高家槍(高思繼)、羅家槍(羅成後裔之槍法),三槍之中被稱為第一槍的槍法傳於後世。對於這方麵的記敘,也是詳儘而精辟。
並且還在記敘高老幺子高思繼戰死,高家遭難之後,高家小子高懷亮被楊滾收為七子,並改名為楊繼亮,而楊滾又把楊家錘與高家槍結合獨創的楊家槍傳給楊繼亮(即後來的高懷亮)。之後,還有傳聞到南宋時,高家的後代高寵在楊家槍的基礎上,把楊家槍與高家槍結合發揮到極至,跟著嶽飛抗金,令金軍聞風喪膽,以滑車阻擋高寵,卻高寵竟然憑著力氣和槍藝連挑滑車十二輛。
這些儘管咋聽起來與楊業因為劉繼元賜名劉繼業,趙光義賜姓楊之後才為楊繼業之說有些矛盾,但是,這無疑又是一種巧合,楊業楊重貴,因為是火山王楊滾的大兒子,原來是帶著楊家前輩的一種期待,而降世頂叫而早已起好了的,而又寄予厚望的兩個名字,楊業儘管當時開始的名字是楊業楊重貴,可是,曆史的事實,仍然把他變成了楊繼業。至於楊家前輩對楊業寄予怎樣的厚望,後麵緣故來龍去脈自有記載。
而高老幺子高思繼之後代高家高懷德高懷亮,在曆史上也確實真有其人,因此關於這方麵的記載,也是及其詳儘。
而縱觀文史,文史卻對火山王楊滾的兩個弟弟,楊雷和楊鳴,卻是很少有記載,這又是為什麼?
究其原因之一是因為,這兩個人雖然也從兄長楊滾“銅錘換玉帶”,與高家高思繼習過槍藝,但與兄長的誌向卻截然不同,就是因為他們未能讓自己的兒子卷於亂世之爭,而擔心害怕功名利祿來的快,而禍福也跟著來的急。
其原因之二是因為他們二人眼見兄長楊滾自己英雄豪傑,而從子楊重貴(楊業)保北漢,心裡日夜難安,恐久後有朝一日引禍上門,跟著遭殃,故此二人便各自攜帶家小離開家鄉隱居他鄉。
故此文史對此二人及其之後代因不曾揚名,而極少或再無記載。而隻從楊滾開始,經過金刀令公楊繼業降北宋趙光義,保北宋至陳家穀一戰楊繼業戰死,楊家將損兵折將,到楊六郎守邊關,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楊宗保五十五歲生日死於戰西夏,十二個寡婦征西。末至北宋末年,楊雷之後楊再興於京城欲舉武科奪狀元,因遇見嶽飛英雄,隨去奪武狀元之念。嶽飛欲奪狀元槍挑小梁王,主考官張邦昌王鐸張俊受賄於小梁王,出爾反爾欲斬嶽飛,楊再興聞北宋官場黑暗**,對出世為官無望,憤怒之下棄科舉而上山落草,至金兵滅北宋後金兀術南侵南宋,楊再興被嶽飛收複隨嶽飛抗金,成為英勇的抗金名將,因誤走小滳河而中箭身亡。之後,再對楊家將及其後代再無記載,至此可見楊再興與楊家將的一門正宗。
而楊鳴之後,一是因為未入朝出世為官,二是因為未與楊再興一樣隨名將嶽飛抗金顯名,三是因為到後來楊義介欲出世保國,受到奸臣陷害未能出名,因此文史中而未能與楊家將及其後代接軌並書。
而史料卻沒有埋沒這位楊鳴之後,這位北宋時的楊家將末代將軍,即北宋時楊家最後的一位未與楊家將接軌的將軍楊義介,又名楊大怪。
楊義介在金兵大舉南侵滅北宋時,英勇善戰,不懼金兵克太原兵臨關下,而據關獨守,英勇的抗擊金軍,演義出了可歌可涕的悲壯一幕。
後來人們感其忠勇,而將其據守之關改名為介休關,介子關。之後,北宋從楊義介之後,再關於楊家將不論從史料還是從文史,再都無記載。而這裡所說的這個故事,在後麵就是演義這位楊家將末代將軍,楊鳴之後楊義介楊大怪,和與他同門為婿的另外兩
個女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