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玉一聽她的問題,笑道:“你倒是心思敏銳。的確是這樣的,這例還是紅玉姑姑帶的頭。她在皇上麵前也是得過好幾次讚許的,後來皇上賜了“紅玉”這個名給她,誇她泡的正山小種色如紅玉。後麵又帶出來了我接了她的班,故而乾清宮裡,在皇上麵前得過誇讚又願意留在宮裡一輩子的,才有資格叫玉字輩的名字。”
瑪祿聽完真的覺得好荒謬,但想想這是以皇帝為尊的古代,大家喜歡這樣沾光才正常。看著眼前這三個“玉兒”眼神裡對她隱隱的戒備,她也很無奈——自己這個空降兵肯定是惹了她們的眼了。
自己還是踏實做點心吧!久了她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賽道競爭的人了。瑪祿也不稀罕什麼玉的名字,自己都來做宮女了,還玉個什麼勁兒?
名字裡帶什麼都改不了苦命,都是可憐人罷了!想到這裡瑪祿覺得自己的名字也不好聽,更鬱悶了。不過她也沒鬱悶太久,因為舒玉姑姑懂得真的很多!
舒玉姑姑教她各種茶的口感和特性,還讓她品嘗了一些,又講了一些茶房這邊基本的規矩。學了這些還不算,她讓瑪祿根據信陽毛尖的味道,專門製一種適合這茶的茶點。
信陽毛尖是最常給乾清宮南書房議事的大臣們飲用的茶之一,湯色清澈明亮,滋味也是鮮醇甜爽,衝泡之後香氣清高如熟果。
瑪祿見泡好的信陽毛尖條索緊細,色澤翠綠。尤其是新芽,形狀如雀舌,便定了主意。這茶是綠茶,略有點苦澀之後才會回甘,得配點甜的吃。外形上像雀舌,那就做個壓成果實形狀的栗子糕吧!
想到這裡她就去了禦膳房,找劉嬤嬤要了壓糕點用的各種小模具,並領了上好的栗子、芋頭和一些菠菜回來一次次實驗。
京城這邊慣常吃的栗子糕在瑪祿眼裡其實太甜了,會配京糕片和澄沙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