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我命令!點火!”楊鴻儒的命令一經下達,久侯在火炮邊上持著火把的士兵立刻點燃導火索。
呲呲
導火索開始燃燒,火炮旁邊的士兵開始遠離這玩意。這是楊鴻儒在訓練時候嚴令要求的--雖然他對自己搓出來的炮管的強度絕對自信,至少黑火藥的爆炸強度是無法讓炮管炸膛的。但是萬事不怕一萬,就怕個萬一
所以楊鴻儒乾脆利落的要求士兵們點完火就撤遠遠的。反正火炮在點火之前已經經過瞄準了--這個年代的火炮你就彆指望指哪打哪了,它的作用除了攻堅之外,大概隻剩下威懾了。
野外戰場上的早期滑膛火炮的準度相當感人,百分之九十多的概率指東打西。這玩意上戰場就是給對手練膽子的--真就是打到誰誰倒黴。
但是現在是攻城戰,隻要火炮方向沒問題就沒必要在意炮彈具體打到哪去了。隻要炮口沒指著天上就算成功!
楊鴻儒用神通搓出來的初代火炮由炮身和炮座組成,炮座可以裝上輪子由單人拖著跑,抵達戰場之後也可以拆下輪子放在地上用來架炮、瞄準。用起來其實挺方便的,最浪費時間的還是拆輪子、挖坑架炮的過程。
轟轟轟轟轟
五門炮齊齊噴出火光,五顆實心鐵丸在火藥燃燒爆炸而形成的強大動能的推動下,直勾勾地奔著山寨飛去。
哢嚓哢嚓哢嚓哢嚓哢嚓
五發碗口大的炮彈狠狠砸進山寨的木質圍欄,同時為守在山寨裡邊的盜匪留下了深深的恐懼。
這是什麼東西?隔著一裡之遙都能砸碎山寨柵欄?難道真的是老天的懲罰?遇事不決問蒼天就對了!
開炮之後,士兵們利落地打開炮管屁股的拉栓,然後開始清理炮管內壁的火藥殘渣。清理好之後,士兵又把火炮後艙栓好,重新裝填火藥、彈丸和導火索。
為了延長火炮的使用壽命,清理炮管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火藥燃燒之後會有殘渣附著在炮管內壁,不清理掉會嚴重影響接下來的使用,時間久了甚至會導致火藥燃燒失敗。
神通的不講理之處就在於楊鴻儒這最原始的火炮竟然具有統一的型號和標準這也就意味著,五門炮需要的火藥的重量是相等的。
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古代大炮的口徑是無法得到統一的。大的大,小的小這也導致了炮兵在開炮之後,每次裝填的火藥數量都要靠經驗來進行。
但是楊鴻儒就可以省掉這個過程--每一次裝填的時候,士兵可以用固定的模具舀出固定數量的火藥。這樣一來,就極大節省了火炮的裝填時間。這就是定裝火藥的優勢所在!
第二輪炮轟之後,山寨裡的盜匪的精神終於繃不住了。這種宛如天雷降世一般的武器簡直令人絕望到窒息
麵對著火炮,他們根本不敢升起進攻的念頭。如此堅固的營壘都被炸開了洞,如果砸在人身上又該如何?
投降!
至少還能留條命!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些人可是天子中軍,不至於乾出來殺俘虜這種不祥的事情。
是的,從古至今殺俘一直是一件不祥且不義的事情。北魏入主中原之後,雖然是遊牧民族但是也得遵守一下中原的規矩,不然北方的漢人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