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葉抬頭看著他,心中一陣複雜的情感湧上心頭,但她努力保持平靜,“是啊,還有一些事情沒處理完。”
徐明傑坐在她對麵,語氣溫柔,“秋葉,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冉秋葉搖搖頭,“沒事,我自己能處理。”
徐明傑看著她,眼中滿是關切,“秋葉,我知道你最近有些累。如果有什麼煩心事,隨時可以跟我說。”
冉秋葉勉強笑了笑,“謝謝你,明傑。我隻是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自己。”
徐明傑點點頭,“我理解。你要知道,我們都是朋友,有什麼事情可以一起麵對。”
冉秋葉感激地點點頭,“謝謝你,明傑。”
送走徐明傑後,冉秋葉坐在辦公室裡,心情依然沉重。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必須找到解決的辦法。
幾天後,項目的關鍵階段終於到來,整個團隊都在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徐明傑和冉秋葉、婁曉娥每天都在一起討論方案,改進設計,解決各種問題。
四合院裡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人情味。徐明傑的父親徐老爺子是一個木匠,手藝精湛,經常為鄰裡修修補補,而母親則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家庭主婦,擅長烹飪,做得一手好菜。每天早上,院子裡總是飄散著母親做的豆漿和油條的香味。徐明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既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也學會了母親的烹飪技巧。
60年代初的北京,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新的政權建立後,四合院的住戶們也開始經曆一些變化。徐明傑的家不再是僅有他們一家人居住,而是住進了好幾戶來自不同地方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故事,但在這個小小的四合院裡,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集體。
鄰居王大爺是個退休的老工人,早年間在一家工廠裡做鉗工。他喜歡在院子裡種花,種菜,總是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他的孫子王小虎是徐明傑的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上學,一起玩耍。還有張姨,原本是個小學教師,後來因為政策變化,回到了北京,和兒子住在四合院裡。張姨教了很多四合院裡的孩子們讀書寫字,大家都很尊敬她。
四合院的院牆雖然將他們與外麵的世界隔離開來,但在院子裡,大家卻是一個大家庭。無論是誰家遇到困難,其他人總會伸出援手。那一年冬天,天氣特彆冷,供暖條件又不好,張姨家的煤爐壞了,徐老爺子二話不說,立刻上門幫忙修理,還從家裡拿出一些煤塊送過去。張姨感激不儘,特意做了一鍋熱騰騰的餃子,分給了大家。
在這樣一個充滿溫情的環境中,徐明傑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年輕人。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木工手藝,還在鄰裡的幫助下,考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學。在中學裡,徐明傑學習成績優異,還參加了學校的文藝活動,特彆喜歡寫作。他的文章總是能打動老師和同學,因為他的文字裡有著深厚的生活積累和對人情世故的獨特理解。
那一年,徐明傑參加了北京市的一個作文比賽,他寫的《四合院的生活》獲得了一等獎。文章裡,他描述了四合院的日常生活,描述了鄰裡之間的互助和關愛,特彆是寫到一次大雨之後,四合院裡的人們齊心協力修補漏雨的屋頂的場景,讓人感動不已。這篇文章不僅讓徐明傑贏得了榮譽,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個作家的夢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的城市麵貌也在發生著變化。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劇烈變革的時期。儘管四合院裡的生活看似平靜,但每個人心中都明白,這種平靜隨時可能被打破。城市的改造計劃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很多老舊的四合院麵臨拆遷的命運。徐明傑的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