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四合院裡的人們在彼此的幫助和關懷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儘管生活並不富裕,環境也不如從前那般寬敞,但四合院裡依然充滿了溫馨和歡樂。每逢傳統節日,院子裡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家一起包餃子、做年糕,載歌載舞,儘情享受著節日的快樂。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席卷全國,北京的四合院也難以幸免。紅衛兵們開始在城市裡四處宣傳革命,打砸搶燒,許多家庭被迫分離,四合院裡的寧靜被打破了。徐明傑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衝擊,父親因為早年在工廠裡的工作經曆被批鬥,母親則因為與一些被認為是“反革命”的人有交往而受到審查。
儘管如此,徐明傑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擊倒。他依然堅持每天按時上班,照顧家人,儘力保持四合院裡的生活秩序。鄰裡之間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麵對外界的風暴。張強和李芬也積極參與到四合院的自救行動中,儘量在這個動蕩的時期為大家提供幫助和支持。
文化大革命期間,徐明傑家裡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父親被關進了牛棚,母親每天要去接受批鬥和改造,家裡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徐明傑和徐曉紅的肩上。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徐明傑每天在工廠裡拚命工作,爭取多賺一些錢,以維持家裡的生計。而徐曉紅則在學校裡努力學習,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四合院裡的人們在這個特殊的時
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麵對外界的風暴。儘管紅衛兵們時常到院子裡來宣傳革命,甚至進行批鬥,但鄰裡之間依然保持著相互的信任和支持。每當有家人被抓走或受審查時,大家都會互相照顧,分擔家務,共同度過難關。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四合院裡的生活雖然艱難,但也孕育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徐明傑和張強曾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冒著生命危險去工廠搶修一台重要的設備,最終成功挽救了工廠的生產線。李芬則在學校裡冒著被批鬥的風險,堅持給孩子們上課,她深信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四合院裡的孩子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也表現出了堅強的意誌和樂觀的精神。他們雖然生活在動蕩中,但依然保持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每當紅衛兵們離開後,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耍,討論他們心中的夢想。有的孩子想成為科學家,有的想成為醫生,還有的希望能有一天走出四合院,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1969年,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逐漸平息,社會開始恢複正常。徐明傑的父親也從牛棚裡被釋放回家,雖然身體虛弱,但依然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母親在經過了多次批鬥後,也重新回到了家中。家裡終於重新團聚,儘管經曆了許多苦難,但他們依然堅信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
四合院的生活也逐漸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和和諧。院子裡的人們繼續互相幫助,共同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徐明傑依然每天在工廠裡努力工作,他的技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逐漸成為工廠裡的骨乾力量。而徐曉紅則在學校裡繼續努力學習,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了學校裡的佼佼者。
1970年,隨著國家經濟的逐步恢複和發展,四合院裡的生活條件也有所改善。政府開始進行住房改造工程,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