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天子棋(1 / 2)

宵分行 嘮癲姑 4377 字 7個月前

《宵分行》全本免費閱讀

天子膝下隻二女一子,長子陳穎澤為貴妃崔氏所出,去年冬日才滿八歲。

除卻這一皇長子,便隻餘了皇後謝氏膝下的公主陳穎嫻以及崔氏所出的小公主陳穎妍,其餘妃嬪及美人皆還無所出。而兩位公主也隻一個八歲,一個六歲。

八歲這個公主並非皇後所出,其生母乃是陳弘勉曾為岐王時所納的一位侍妾。隻不過那位女子命薄,產後不到半年便病逝了。

皇後雖姓謝,卻並非京中這支謝家嫡出,她出生之時甚至不姓謝。

隻因生母早逝父親續弦後無心照養她,又因謝老夫人隻有三子並無一女,這才將這個表侄女接到盛京城的謝府改了姓氏當作了女兒養。

不知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出身,那時作為岐王妃的謝氏思量一番之後,便命人將年幼失母的小姑娘抱到自己身邊親自照養。

眼下,被冊封為後已近六年,謝氏始終無所出。

謝家勢大,皇後非謝氏族中嫡女一事本就令謝家不甘心,如今皇後無子嗣之事又成了謝家心頭之患。故而,謝家的當家主母謝老夫人從三年前便常以探望皇後的名義帶著謝氏旁支的適齡女子出現在宮廷之中。

說是探望皇後,但其司馬昭之心卻人儘皆知。

謝皇後對謝家的安排不應也不拒,見到那些女子進宮後也會麵露柔色地攜其逛園子,但對於之後是否會留人入宮這事卻始終態度不明。

見謝家的態度如此主動,崔家也不甘示弱。

崔氏一族這幾年做的最多的事便是給天子遞折子請天子儘快定下東宮之人選,美其名曰以安民心。

但實際上到底是為了安誰的心,明眼的朝臣心裡都清楚。

滿殿的朝臣裡,除了幾位持中立的耿直純臣與少數一些左右逢源的狡猾老臣,其餘臣子大多都有自己的站位,或謝,或崔,總有自己的心思。

眾臣們同處一殿議事,若那事不涉及派彆還好,眾人就事論事都條理分明得很。可若那事涉及兩派利益,那些臣子的態度差距大得讓身為天子的陳弘勉見了都忍不住泛頭疼。

滿朝五品以上的官吏何其多,往宣合殿一站一吵,擾得陳弘勉都想將禦案上堆著的折子給儘數推翻下去。

那些臣子有的是三朝元老,有的是兩朝重臣,有的是功勳之後,有的是朝中新貴,打不得,罵不通,連貶黜都難以找到合適的由頭。

陳弘勉雖滿心的不樂意,卻也隻能忍著一口氣,暫且先將那些人用著。

這般的矛盾關係與陳弘勉同謝崔兩家的關係並沒什麼不同,陳弘勉畏懼謝家、厭煩崔家,同時卻也要倚仗著兩家。

畢竟,近六年前那出變故,若無兩家出力,那當初被逐出盛京或者命喪黃泉的就得換人了。

種種考量之下,即便陳弘勉對兩家不滿,也仍得讓兩家各有所持。

朝堂之上,謝家出了個右相謝褚銘把政,陳弘勉便在貫來不屑結黨的嚴家中提了個嚴韋衡出來削弱其政權。

至於兵權,崔家有個元安侯崔塗領兵在外,作為天子一派的方家必得出個樞密使方擎寂掌全朝兵事。

立場不同的人協同理事,可互為督查,如此才能令天子放心。

針對這一個個臣子的考量與安排,精心得如同棋手落棋,每一顆棋子落下之前都得細細推敲,深深琢磨。這番布局,令明眼人歎服。

近六年過去,陳弘勉再不會如剛上位時表現地那般急躁,不再時時都是一副急於求成的模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