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黛在巷口落了轎,帶著底下人站在人群的後方文明觀禮。
冒雨圍觀的群眾熱情高漲,嘴裡發出尖叫,伸出雙臂瘋狂揮舞。也虧得這群琉人個個身高超出普通路人一丟丟,才能隔這麼老遠還望得清。
當然,她也是好奇極了,不曉得李奕或者葛遺,在不在此次回朝的軍隊中?
——並沒有。
細密的雨簾遮不住車馬長龍,戰旗雲集。隆朝戰士們身披烏甲,腰懸刀劍,雄赳赳氣昂昂,但是她沒在其中發現任何熟麵孔。
隻有一架小車上插的戰旗,吸引了她的注意。
天子之旗畫日月,將帥之旗多虎熊,獨那一個繪的是隻小鳥,畫風全然格格不入。
那鳥兒背灰褐色,翅短圓,尾長,外側羽毛鮮白,上嘴鉤曲,略像鷹喙。
它在一片刺目的血色中心,往樹乾的尖刺上裝訂血淋淋的戰利品,雖無鷹隼之豪邁,氣勢卻不減,殺氣興許還略勝半籌哩!
“鵙鳥?”她喃喃,“我似乎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阿萊聽到主人的自言自語,試圖為其解惑:“我聽說鵙鳥會在春秋兩季,沿隆朝北部各州遷徙,偶爾在國境內越冬,或許大人是在入關之際見到了它。”
羅黛搖搖頭,十分肯定自個兒所見應當是個圖騰,而非活物。
況且鵙鳥性情凶猛殘忍,嗜吃小獸、飛鳥、蜥蜴一類小動物。它習慣撕碎獵物而食之,掛屍體於金合歡樹刺上,故享有“屠夫”的外號,絕非隆朝傳統中喜用和常用的鳥類紋飾。
她不由得開始琢磨,那架車裡坐的是何等樣人,如何會選用這麼個離經叛道的圖案?
倒是阿萊看了又看,提出問題:“大人,李將軍和葛遺不在隊列當中,是不是留在關外了?”
一語畢,他自問自答,“也是,他身為西琴州刺史,掌管琴州衛,按律不得隨意離開駐地……葛遺是他的兵,一並留下,合情合理!”
葛遺!羅黛記起來了,她的確在葛遺的衣服上見過鵙鳥!
那麼,車中之人是否葛遺的新主?抑或是,葛遺本人?……
“奇怪了,皇帝為何不在?”
站阿萊後側方的侍衛名叫恩津,他不認識什麼李奕葛遺,隻是困惑於今天最重要最耀眼的主角,居然不曾出場。
羅黛立刻把葛遺和鵙鳥拋諸腦後:對啊!皇帝本人為何不在?
天下無人不知,隆朝這位戰神帝王,向來不是個低調的。過去每每得勝歸來,他必策馬穿越天街,享受沿路子民海嘯一般的歡呼,興致一高,還要拋灑些小玩意兒,刻意引發下頭的擁堵哄搶哩!
然而這一回,食人神駒孤零零地為旁人牽著走,背上空無一物。
眾人仔細回憶,確認隊首未見皇帝,取而代之的,是一輛金根牛車,其四角插著日月旗,定是天子車駕無疑。
長方的車廂雕龍飾金,兩壁無窗密不透風,僅在後麵置一門供上下車使用。
阿萊摸摸下巴:“禦駕親征,斷沒有大軍回來了,皇帝不回的道理。”
“會不會是皇帝生病了?”
“抑或是舟車勞頓了,皇帝覺得騎馬不如乘車舒服。”
“搞不好他傷到哪處,難以騎行也未可知……”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討論著,羅黛卻陷入了沉思。
她想起當時,金根牛車在鼎沸人聲彙聚的洪流深處緩緩向前,自己的確觀察到這輛車讓牛不堪重負,以致它們前進的每一步都邁得極慢,頸部套具伴隨著用力蹬地的動作,竟時不時就陷進肉裡。
不是隻有萬乘之尊一個人乘坐嗎?即便加上昌王那個大塊頭,這般沉甸甸的重量,還是有些反常了吧?
不過,這乾琉人何事?隆人的事自有隆人急,我該乾嘛乾嘛!
秉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理念,羅黛抬高手腕,曲起指節,分彆敲了敲阿萊與恩津的額頭,說道:“八卦時間結束,走,辦正事去!”
*
太京共九門,分為太一、太陰、天一、天符、破軍、軒轅、鹹池、孟章、攝提,最外一重是禦敵工事。
天街將城內劃分兩半,東南向為朝臣府邸,西北向為市場及居民區。
皇宮位居中央,宮城周五裡,南三門,曰東閭、南榮、西鑰,北一門曰北塘。
回朝的大軍通過天符門進入太京,沿天街抵達皇城,在外紮下臨時大營,等待上頭設宴,論功行賞。
那輛金根牛車,竟然也停在了營內。
直至宵禁時分,家家關門閉戶,高唐才率領一百騎兵,隱秘地護送牛車回宮。
火炬宮燈交相輝映,京中一品以上官員均在北塘門內候著,為首的依序是太宰齊邕、大司空秦舒眉、大司徒韓憲、大司寇丁慎四位輔政大臣。
由於皇帝武功卓絕,文治方麵相形見絀,不得已,置此四人作宰輔。
壽王居守期間,便是同這四人一道閱奏本擬票,留待皇帝回朝後禦筆朱批。
春夜濃黑,雨仍在下,他們望著這不斷的細密雨絲,表情殊無喜色,仿佛望見的不是王師凱旋,而是國朝風雨飄搖的前景。
高唐一行由遠及近,踏入禁道,下馬改步行。
借著通天的燈火,諸人發現跟從在高唐身後的一名年輕軍人,與旁人頗為不同:他身披玄黑鬥篷,一角刺繡著隻血色鵙鳥,因未戴頭盔,滿頭青烏整個兒削短,長度堪堪遮蓋眉尾和後頸,一對劍眉遂而半露,同那瞳孔深處迸發的鋒利相得益彰。
等短發青年越走越近,齊邕徹底看清楚他的容貌細節之後,神色瞬息萬變。
一旁的秦舒眉更是脫口驚呼:“那人是誰?!”
“莫不是……天哪,長得簡直太像了!”
“聖上明明已經——”
“不得無禮!”
耳聽同僚兀自爭吵不休,齊邕不得不小聲提醒:“那一位,乃是聖上的十三子,昔日的維烈王,口諭冊立的皇太子。”
十三皇子?幾員新近提拔上來的京官聞言,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