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這一天,靖康二年三月二十,正是金太宗完顏晟下旨廢除趙桓帝位的日子。
在後世的史書記載之中,這一天便是北宋正式滅亡的日子。
這一天當然不是什麼黃道吉日,而是一個讓所有大宋的百姓不敢回想的日子。
但是,在確定遷都的日子之時,劉禪、嶽飛、趙鼎、韓世忠等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個日子。
不是為了證明什麼,隻是想告訴後人,我們大宋曾經在這一天跌倒了。
但是,我們沒有放棄。
我們哪怕跪在泥裡,我們仍然在一步一步的跪著向前。
終於,我們又在這一天,爬了起來。
不僅爬了起來,我們還會繼續前赴後繼的往上爬,一直爬到......世界之巔!
在百姓們的翹首期盼之中,皇宮的大門終於緩緩的從裡麵打了開來。
宮門打開了之後,策馬而行、舉著旗幟的金吾衛便率先出了宮門。
金吾衛之後,還有大纛、樂隊、象、牛、馬等各式各樣的五個儀仗隊。
在這一共六個儀仗隊以及各式車輛之後,才是劉禪的輅車。
但與以往皇帝出行不同的是,與他的輅車並行,但靠後一個車輪的位置,還有一輛車。
這輛車,正是劉禪專門給嶽飛打造的,汴京王的車駕。
本來嶽飛是死都不同意與劉禪並行,彆說靠後一個車輪了,靠後十個車輪也不行。
因為,這不合規矩。
然後,劉禪二話不說就上了房頂。
一看劉禪上了房頂,嶽飛都快哭了
。
“官家你快下來吧,隻要你肯下來,你要我乾什麼我都答應你。”
但劉禪當即就拒絕了。
“朕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休想用這一招?朕。
除非你立字據,同意和朕並行,要不然朕是不會下去的。”
最終,無奈之下,嶽飛立下了人生第一張字據。
然後,就有了現在的局麵。
倆車並行,但嶽飛的車相對靠後一個車輪的位置。
在他倆的車駕之後,還有另外的六個儀仗隊。
之後,才是後宮的嬪妃以及朝中的大臣們。
這一個儀仗,僅參與護衛的官兵就達五千餘人,各式車輛三十五種,六十餘輛,駿馬三千匹。
如果把所有人全都算上的話,達到了兩萬零六十一人。
僅僅是這兩萬餘人從皇宮裡出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
但圍觀的百姓並沒有任何的不耐,反而是津津有味的打量著眼前的儀仗隊。
自靖康國變之後,已經沒有人再看過這麼大規模的儀仗。
很多人已經隻能從長輩的隻言片語之中聽說,當年的官家出行,儀仗有多麼的龐大、豪華,那時的大宋又是多麼的繁華。
他們以為那種情景已經隻能在夢裡才能見到了。
可是,今天他們真的親眼見到了。
就在他們的眼前!
想著這些,原本一片歡聲笑語的人群之中,不知有誰偷偷的哭出了聲。
但並沒有一個人會去嘲笑他。
因為,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笑著笑著,眼中便出現了淚花。
正在這時,劉禪和嶽飛的車駕緩緩的行到了他們眼前。
看著坐在不遠處的車裡,同樣眼含淚光向他們揮手的劉禪和嶽飛,不知是誰帶了頭。
“恭送官家回京!
恭送嶽元帥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