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徹底解決大宋之患的希望。”
“你說什麼?
徹底解決大宋之患的希望?”
“對!
這些年的事實,相必你們也看得很清楚了。
沒有大宋的將士們,我們根本不可能迎來今天這種好日子。
但那些將士們不欠我們的,人家憑什麼要無緣無故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為了我們的好日子而殺敵?
所以,這些將士們必須要賞。
而且,最好的獎賞,就是土地。
孟子有言,有恒產者有恒心。
隻有這些將士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才能心無二誌的在前方殺敵。
而我們,也才能躲在他們的身後,享受他們帶來的太平日子。
如果你們不信的話,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我們的將士們隻是為了軍餉而上陣殺敵的話,一旦哪一天朝廷付不起足夠的軍餉了,會怎麼樣?
恐怕到了那個時候,不用敵人到來,我們就會成為那些餓兵的刀下亡魂。”
李清照這麼一說,眾人還真照著她說的方向開始想。
今天能來參加這個聚會的人,除了有一定的身份和家世之外,更重要的是,她們都讀過書。
讀過書的人,多少都會明白一些事理。
因此,當李清照把這個設想擺在她們麵前之時,她們僅是稍微一想,就感覺到了手背發涼。
因為,這樣的事情,其實有過太多的例子了。
前些年,到處流竄的叛軍以及土匪,可沒比金兵少禍害百姓們。
一下子,她們便覺得李清照說的話有道理。
但有道理歸有道理,每個人的立誌是不同的。
尤其是那些貴婦們,她們很清楚自己的家庭或者說家族在大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生態位。
如果真的把大量的地分給了士卒,那他們能得到的,豈不是就少了?
你想吃肉沒問題,但不能從我的碗裡拿啊。
如果為了保證士卒的利益,而損害我們的利益。
嗬嗬,休想!
想到這裡,便有一個看起來四十來歲的婦人站出來說道:
“姐姐,你說的話確實有理。
但是,我們大宋能有今天的書麵,也不完全是那些將士們的功勞。
朝廷上上下下的每一個人,包括各世家大族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總不能論功行賞的時候,隻賞士卒,卻不賞旁人吧?”
“你怎麼知道官家不會賞賜其他人?”
“可是,土地一共那麼多。
如果都賞賜給了士卒,彆人哪兒還有東西可賞啊?
總不能給士卒們賞可以傳家的土地,卻給彆人隻賞一些銅板布帛吧?
這不公平!”
聽到這句話,李清照一下子笑了。
“銅板布帛確實不能傳家。
但是,如果這些銅板布帛變成了工坊呢?”
“你說什麼?
工坊?”
“對!
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時代變了。
或者說,士大夫的命根子變了。
以前,士大夫的命根子是土地。
但是,以後的士大夫們的命根子,將會變成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