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的話說到這裡,劉禪三人忍不住對視了一眼。
這家夥,有點兒東西啊。
但李睿的話匣子既然打開了,他便決定一次把想說的話全都說完。
“官家,宗族之害還遠不止於此。”
“哦?
還有什麼?”
“官家可知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之生命有限,但人的欲望卻是無限的。
那些依靠著宗族成長起來的官員,他們可不會僅僅滿足於庇護或者反哺自己的宗族。
他們還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家庭壯大,甚至,想要成為千年的世家。
但一個宗族再怎麼人才濟濟,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聯姻。
通過不斷的聯姻,他們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他們的力量被無限放大。
他們的力量是無限放大了,可朝中的位置,始終是有限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其他人哪兒還有出頭的機會?
比如,漢未之時四世五公的袁家,無數的讀書人都認為這是莫大的榮耀。
可是,他們在享受這份榮耀之時,其他人呢?
哪怕有人學富五車,但恐怕他想謀個縣令的職位,都千難萬難。
為什麼?
因為朝中的位置,已經被這些所謂的名門望族占滿了啊。”
李睿說到這裡,劉禪下意識的大力一拍桌子。
“說的好!”
想當年,他父皇不就是這種情況嗎?
父皇可是真正的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而且還師從大儒盧植。
可就算是這樣,也直到二十三歲那樣,才憑借著圍剿黃巾的軍功,謀了個縣尉的官職。
但就算是這個小小的縣尉,也沒能好好的當下去。
為什麼?
不願意賄賂前來索賄的督郵。
就因為這個,此後二十多的的時間,父皇一直都遊走在各個諸侯之間。
直到建安十三年,已經四十七歲的父親,聯合江東孫權在赤壁大敗曹賊之後,才終於有了自己的基業。
是自己的父皇無才嗎?
相父肯定不會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無德嗎?
恐怕整個大漢的人都不會同意。
但德才兼備的父皇,為什麼蹉跎大半生才創下了屬於自己的基業?
不就是因為朝中的各個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報國而無門嘛。
但前世的劉禪,其實並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他隻是僅僅覺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後,他才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因為,大宋有科舉。
無論你是什麼出身,隻要你能通過科舉,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夠強的話,一介草民的兒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這在大漢,是壓根兒不敢想象的事情。
當時他就覺得,研究出來科舉的這個人,真是個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漢的話,一定也要在大漢搞一個科舉出來。
但是後來,隨著對科舉的了解越來越多,他才意識到,想在大漢推行科舉,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因為,大漢沒那麼多的讀書人。
或者說,大漢的讀書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強行推動科舉,參加科舉的人,還是全部來自於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