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餘沒賣多久的關子,停頓了幾秒,揚聲說道:“那就是——銅瓷二器!”
話落,薛餘背後的屏幕亮起,四個龍飛鳳舞的墨色大字橫出:銅瓷二器。
不得不說,薛餘抑揚頓挫的聲音以及背後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是十分震撼人心的了。
但是,現場觀眾的心卻是降落穀底,一陣失望。
銅器和瓷器?
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他們知道銅和瓷是什麼啊!
常說破銅爛鐵,用銅做的器皿又能好到哪兒去?
至於瓷,是他們自家的瓷碗嗎?
預期的氣氛沒有出現,薛餘不慌不忙,接續接下來的流程。
“銅器與瓷器都是華夏至寶,下麵,請南姝和秦燁上台,為大家講解銅瓷二器。”
南姝和秦燁先後走上台,來到舞台中央。
薛餘笑道:“第一個說的是銅器,由秦影帝為我們講解。”
秦燁微頓,“好。”
秦燁拿著金話筒,長身玉立,看的台下觀眾眼泛花癡、
默默感歎,有顏就行,節目內容什麼的,他們就不要計較了。
秦燁沒有直入主題,而是說道,“在講解銅器之前,我想糾正大家的一個誤區,銅器和瓷器才是華夏瑰寶,銅和瓷不是。”
正著迷於秦燁顏值的觀眾一頓,眨眨眼,開始思考。
銅器和瓷器。
銅和瓷。
一字之差,不就是材料和實物的區彆嗎?
難不成實物有什麼特殊之處?
剛才失望不已的觀眾被秦燁的話勾起了好奇心,現場的氣氛也稍微好了些。
秦燁握著話筒,沒有過多解釋,而是說道:“等看完銅器和瓷器,你們就會明白兩者之間的差距。”
秦燁的語調平直,沒有過多起伏,薛餘在他身邊,接過話,低沉有力:“秦影帝的一番話讓我很期待接下來的銅器,究竟會是什麼呢?來,大家請看!”
所有人的視線聚焦在屏幕上。
寫著“銅瓷二器”的屏幕一換,一張高清立體圖彈出。
是一方鼎。
長方體形狀,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線條古拙,鼎身沉重,雷紋為地,刻著饕餮以及盤龍紋。
明明是一個死物,卻像是承載著昂揚古老的靈魂,大氣、古拙、浩然。
現場安靜無比,所有人的視線聚焦在一起,看著這口鼎,臉上是同樣的震撼,心底是同樣的驚奇。
瑰寶就是瑰寶,即便淹沒在浩浩歲月裡千年,但隻要一現世,就能抓住所有人的視線,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這就是瑰寶的魅力,凝聚著前人智慧的魅力。
震撼在蔓延著,在場觀眾不禁心底發問:這就是銅器?
秦燁的聲音給了他們答案,“這叫做鼎,由青銅所製,又稱青銅鼎,是銅器的一種,青銅鼎的樣式很多,但最出名的當屬屏幕上的這尊——後母戊鼎。”
“青銅器起源不可考,但最早發祥地青銅器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