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可惜來早了(1 / 2)

《生活在四合院裡的逃荒者》全本免費閱讀

1948年4月10日,工資發放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鐘正國滿心歡喜地領取了他在這個時空工作第一個月的薪水,但由於不是滿足月,工資隻有十二萬元,扣除住宿費用,到手也就8萬元,相當於1955年第二套人民幣的8元。

不過由於3月下旬,鐘正國頻繁加班,獲得了三萬塊的加班費,這使得他手頭的資金一下子變得寬裕起來。

但相比之下,何大清則更顯風光。他的月薪高達五十萬元,再算上加班費以及各種雜費、管理費等,每月總收入竟然達到了八十萬元之巨!

在普通人之中,何大清絕對稱得上是高精尖型人才。這樣的高薪也充分證明了他的能力和地位。

當鐘正國領取工資的時候,他意外地看到了一個將在未來四合院中縱橫數十載的人物——易中海。此時此刻,易中海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師傅,三十多歲的年紀,尚未成為1965年那個令人矚目的八級高級技工。

然而,無論與誰相遇,易中海總是習慣性地露出笑容。這種笑容讓鐘正國心生警惕:“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笑麵虎?”他暗自思忖著。

但是,鐘正國最為期待的還是可以親眼見到二大爺、三大爺、賈張氏、聾老太太還有秦淮茹這些劇中的人物形象。畢竟,這部電視劇曾經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雖然評分很高,但同時也遭受了很多人的謾罵,可以說是一部充滿神奇色彩的作品!說不定,他還有機會看到現場版的表演呢!

想到這裡,鐘正國忍不住笑出了聲:“嘿,我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團糟,還胡思亂想這些有的沒的乾什麼?”

搖搖頭,鐘正國就去領取了工資。當天下午,工廠提前下班後,鐘正國來到市場買了一隻鮮活的雞、一棵大白菜和一些豆腐,總共花費了將近一萬多元;然後又買了兩瓶蓮花白酒,又花費了一萬塊。唉,這錢真的是太不耐花了啊!

隨後,鐘正國到後廚尋找著何大清的身影。何大清看到鐘正國到來還有點驚訝,不過看到鐘正國手裡的東西又有點了然。不過四九城的爺們沒那麼小家子氣。兩人前後腳走出了軋鋼廠。

一路上,鐘正國和何大清兩人閒聊著家常,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那個充滿故事的四合院——南鑼鼓巷95號。

南鑼鼓巷,這裡是元朝時期修建的。後麵又經曆了明清兩個朝代,這裡一度是達官貴人的聚集地。

因為它地勢比較高,兩邊又低像一個駝背的老人,人們就縮成鑼鍋巷,在乾隆15年,才改名為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地安門東大街,算是比較長的街道了。

一踏入院子,鐘正國卻發現這裡僅僅居住著三戶人家,三大爺似乎還沒有搬過來。

他們繼續向後院走去,來到了中院。同樣地,這裡也隻有三戶人家,而何家恰好位於最中間的位置,左右兩邊分彆是賈家與易家。這個布局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熟悉。

走進院子後,他的目光被幾個小孩吸引住了。仔細一看,他認出了其中的兩個人,那應該就是小傻柱和小許大茂。他們看起來比自己還要年輕三四歲,都還是孩子模樣。

而另外一個人長得十分清秀,不用說肯定就是小賈了。傻柱今年應該是13歲,而許大茂比傻柱還有小2歲,賈東旭和鐘正國一樣大,都是十六歲了。

小賈的父親老賈也是婁氏軋鋼廠的職工,現在還在世,並且老賈的技術嫻熟,工作認真負責,深受同事們的尊重。今天下班比較早,此刻正躺在家裡呢。

至於他媽,現在還沒有變成那個難纏的老潑婦,家裡還是由老賈說了算。

“傻柱,今天沒出去賣包子啊?”一個聲音傳來。

傻柱轉過身,看到了小賈,笑著回答道:“賣了,怎麼沒賣啊?全都賣出去了,今天生意好,收攤早,所以就提前回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