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你也吃得出來?”宋錦意外。
秦馳道:“三嬸蒸的饅頭軟。”
“大哥,大嫂。”
三郎從後院往這裡跑,見到二人連忙打招呼。
那小手黑呼呼的,像是沾了黑炭,正站在水缸邊舀水洗手。
那小手一抓。
葫蘆瓢子的把柄,立馬出現了一個黑手印子。
“有多少了?”秦馳沒頭沒腦的來一句。
三郎笑嘻嘻的回答:“有小半盆啦,大哥下次還是給我換糖,我要全買糖。”
“你小子就這點出息,跟你二哥學一學。”秦馳揚了揚眉。
三郎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我才不要跟我二哥一樣傻,換糖我還能吃,換成錢就被我娘搜刮去了。辛辛苦苦一文錢都沒落著,二哥真慘,白乾了。”
秦馳輕笑出聲。
宋錦聽得雲裡霧裡。
三郎去鍋裡取了兩個饅頭,大口大口的吃起來,等他吃完又朝秦家後麵的院子跑。
宋錦問:“他這是去乾啥?”
“取煙。我平時用的墨,都是自己做的,有多餘的會送給山長和先生。”
秦馳見她好奇,便帶著她去了秦家後麵一間茅草房裡。
在屋裡的地上,用瓷碗點著一盞盞的油燈,足足有數十盞。在小火苗上麵,倒扣著一個大瓷碗。
大瓷碗用竹罩子固定。
火苗將碗內薰出一層薄薄的黑煙灰。
此時三郎左手提溜起一個竹罩子,右手拿著一根雞毛,將大瓷碗內側黑漆漆的煙灰,一點點的刮落陶瓷盆裡。
盆底隻有薄薄的一層黑色粉末,正是三郎嘴裡所謂的小半盆。
宋錦快要不認識小半了。
這最多就是剛蓋過盆底。
“這是要製墨的煙……”
宋錦第一次見到這種取煙的法子。
秦馳沒有否認,“進深山找老鬆樹危險也麻煩,我便用桐油來取煙。”
百姓晚上照明的桐油燈,用的就是桐油,在縣裡或鄉集都可能買到,但是秦馳製墨的桐油裡,還添加上了豬油和大漆。
徽墨的製作過程繁雜。
煙和膠是製作徽墨最主要的兩種原料。
取煙隻是製作的第一步,極其講究。
黃山鬆是最初的取煙材料,還必須用深山老林不成材的老鬆樹,好比石頭縫裡的鬆樹,那種樹燒出來的煙質量最好。
可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