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自己開私塾的夫子一般都是名儒或者是致仕的官員,有一定的名望,所以會有學生上門求學,但是有很多一輩子都考不到功名的人也想通過做夫子來謀生,那就隻能在家裡或者找個便宜的地方給普通百姓做啟蒙學。
想到這裡,葉惜覺得自己扯遠了,現今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擺脫困境。最近這些書她也沒有白看,知道了一些這個時代的一些賦稅方麵的事情,可是這還不夠。因為阿善送來的消息雖然不少,但是都隻是說杭州城這邊的商隊多數做何種生意,某些商隊喜歡在哪裡落腳諸如此類的消息,他也沒法明確哪些是楊簡旗下的生意。
阿善畢竟人單力薄,而且也沒有那麼的神通廣大。葉惜因為裴竹的關係,知道楊簡有在做絲綢的生意,可是絲綢生意是經過裴竹來運作的,對方隻是分紅和下指令,並不出麵。葉惜之前也好奇過楊簡的來路,楊家在揚州是有名的富商,揚州背靠大運河,揚州不僅是海鹽產地,更是食鹽集散地,所以楊家的崛起和發展都和食鹽有關。
食鹽從古代開始就是國家管控的,但是一般都是在運輸和販賣方麵,生產上有官製和民製,民製之鹽也是被官收買,並不能私自販賣。民製也不是誰都可以做,隻有指定的商家才可以做,而這些商家都和朝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很多平民百姓買不起或者舍不得買官鹽就會去買私鹽,不然就要忍受淡食之苦,所以販賣私鹽利潤高昂,很多人不惜鋌而走險。私鹽買賣一直都屢禁不止,因為私鹽的販賣多數都有大家族參與其中的,隻要不是太過分,官府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