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2)

補充營營部醫院設在椰林外,設施極為簡陋,充其量隻能算是個臨時救護站。僅有兩頂野戰帳篷,一頂當手術室,一頂安置重傷員,早已人滿為患。輕傷員或躺或坐用椰樹枝葉草草搭建的棚子下,遠處是蓋著黑色軍用雨衣的屍體,一排排整齊擺放,氣氛十分壓抑。二排七名殘兵相互攙扶,步履蹣跚地走進營部醫院。裡麵人來人往,混亂不堪,醫護人員十分短缺,半天也沒人搭理二排這七個人。

“公雞”中士等了十分鐘,始終不見有人上前詢問,氣得他大聲呼叫醫護人員,神情激動。

這種情況和李浩洋印象中的完全相反,美軍野戰醫院竟如此簡陋混亂,深感意外。1942年下半年是美軍反攻的初期,一切都準備不足,後勤混亂實屬正常。美國的戰略是先歐後亞,國內的戰時工業機製才剛剛運轉起來,大規模生產需要時間,軍需供應優先保證歐洲,先打敗德國,再對付日本。不過李浩洋深受美劇《太平洋戰爭》的影響,劇中萊基靜坐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長時間凝望值班女護士雪白脖頸的特寫鏡頭,令他印象極為深刻,久久難忘。

而眼前這一切實在讓李浩洋大失所望,滿眼都是傷兵,哪裡有什麼漂亮的女護士,現實殘酷。

儘管“公雞”中士的嗓音比平時減弱了三分之一,可仍舊十分響亮,終於引起了注意。一名臂帶紅十字的醫護兵,聞聲跑了過來,手裡拎著半條剛截斷的人腿,截口處還在不斷滴血。醫護兵見多了傷兵,神情漠然,隨手將半截人腿丟入一旁的空油桶中,接著檢查“公雞”中士等人的傷勢,分成輕重傷員,依次安排救治。醫院裡人手短缺,李浩洋幾個輕傷員幫著醫護兵把兩名傷勢較重的用擔架抬進手術室,放到一旁,排隊等待救治。

手術室裡就一名軍醫,正在給一名腹部中槍的士兵取子彈,手上沾滿鮮血。而傷者卻在不斷掙紮,手腳被固定在手術台上,嘴裡堵著毛巾,似乎是麻藥的注射劑量不夠,可以想象他的痛苦。兩名醫護兵在一旁協助軍醫手術,還要不斷提防傷者掙脫固定手腳的皮帶,時不時抽出一人加力按住。

李浩洋看得不忍,扭頭問身旁的醫護兵“為什麼不給他多打點麻藥?”

醫護兵搖搖頭,“麻藥不多了,後麵還要不少傷兵要手術呢!”

軍醫一直沒找到傷兵腹內的彈頭,心裡焦急,聽到李浩洋的問話,扭頭大喊道:“閉嘴,無關人員都出去,快點!”

李浩洋知軍醫心急,也不爭辯,悄然退出,走向輕傷員所在的椰棚。三座椰棚前後排列,內擺行軍床,但數量不足,用空彈藥箱摞疊成床狀代替,上鋪軍用毛毯,背包當枕頭,勉強夠用。李浩洋挨棚尋找“公雞”中士他們,不想先找到了傑森。他腿傷已包紮齊整,正躺在行軍床上閉目小睡。李浩洋走過去坐在床邊,伸手捅醒傑森。傑森睜眼看到是李浩洋,十分高興,馬上起身笑著問道“詹姆斯,你怎麼來了?”

李浩洋摘下m1步槍,靠在床頭,“來醫院能乾什麼,治傷啊!”

傑森看到李浩洋肩頭經過簡單包紮,關切問道“傷的重不重!”

李浩洋無所謂地一笑,“沒事,擦破點皮,過兩天就好了。”

傑森扭頭,”就你一個人?”

李浩洋道“還有‘公雞’中士他們,你沒看見?”

傑森搖頭,“沒看見,二排全撤下來了?”

李浩洋歎氣道“我們在椰林內一處日軍碉堡守了一夜,還剩七個人,援兵天明趕到,我們就撤下來了。”

傑森十分吃驚,“七個,這麼少!”

李浩洋道“打得很慘,援兵再來晚點,一個也剩不下。”

傑森也不知說什麼好,掏出煙來遞給李浩洋一支,“活著就好。”

李浩洋不會抽煙,但此時卻想來一支,“你這裡怎麼樣?

說點高興的事情聽聽!”

傑森摸出黃銅製打火機,掀蓋給李浩洋點煙,邊說“你都看到了,到處一團糟,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傷員。不過聽說道格派人來督戰了,可能要撤換一批高級軍官,重新組織進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