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燕市來的,帶孩子來錄節目,順便玩幾天。”燕市地理位置上屬於南方,蘇年雪的口音帶有一些燕市特有的調調。
“喲,那趕情好啊,您這倆孩子都厲害啊,是有什麼才藝呢?唱歌?跳舞?說相聲?”
“他倆是彈古箏的,這是他們古箏老師吳老師,後排的男孩是他兒子呢。吳老師帶我們來參京台的青少年春晚節目錄製的。”
“孩子有點才藝挺好的,我們京市的家長也喜歡給孩子們報興趣班兒,周末我經常接到送孩子去少年宮上興趣班兒的家長和小孩兒。”
“現在京市的孩子們都上什麼興趣班呢?”
“跳舞的、唱歌兒的、下象棋下圍棋的、武術的……什麼都有唄,咱們這兒還興學一些民俗的玩意兒,有些家長會帶孩子們去學皮影兒戲、京劇變臉什麼的。報補習班的也不少,好多家長都給孩子報名有外國老師的英語班兒。”
“京市確實比我們小地方好啊,更能讓孩子長見識。”蘇年雪想了想燕市的興趣班,大多都是常見的舞蹈、美術、聲樂之類常見的興趣班,民俗興趣班還真沒在哪見到過。
顧南梔從幼兒園就開始上舞蹈班了,小學又增加了古箏和繪畫班。初中以後蘇年雪就給她停了舞蹈班和繪畫班,隻保留了古箏班。蘇年雪之前還一直覺得自己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意識很超前了,現在看來大城市家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意識更加普遍。
“那京市房價現在是多少錢一平了?”教經濟學的蘇老師走到哪都會問問房價。
“你彆說,我還真了解咱們京市現在的房價。西城區麼,房價最便宜也差不多要一萬五一平,貴的麼要兩萬一平了,東城區貴的小區麼,房價可就要兩萬五六了,朝陽區和海澱區房價高低都有,低的五千一平,高的也要兩萬多了吧……"司機大叔說的頭頭是道。
“首都的房價真貴啊,我們燕市新開的最好的樓盤,3000多一平,比不上北京最低房價。”蘇年雪感慨。
前年燕市香源名都開盤時,房價是2000多一平,蘇年雪還陪弟弟蘇冬青,也就是顧南梔的小舅,去看過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