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年沒幾天,羊肚菌就出菇了。
一個個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的灰色傘麵從地底冒了出來。
羊肚菌最後能有多少產出,全看出菇這幾天的管理情況。
管理得好不好,能直接決定羊肚菌的產量和密度,所以這幾天也被稱為黃金二十天。
且出菇的前中後期,每個階段的注意事項還不太一樣。
巴爾思過完年便回來了,羊肚菌這邊時刻都需要人照看,梁崇就沒有給他放年假。
好在他家就老族長和他兩人,而且都在一個村裡,距離很近,其實和在家過年也沒什麼區彆。
老族長每天都會做飯送到菜地裡。
在出菇的前期,要特彆注意通風和保濕。
不過剛出菇的時候,雖然需要通風,但隻能小通風,不能大通風,也不能讓氣流直吹菇體。
室內的溫差也不能過大。
而且雖然要時刻保持暖房裡麵的濕度,但是水汽卻不能直接接觸到菇體的表麵。
總之,羊肚菌嬌氣得很。
梁崇和巴爾思兩人隻能在菇體的上方搭起茅草,再進行加濕。
土壤也要時刻保持濕潤,以在地裡麵走一圈,鞋子上麵能沾到泥土為最佳,澆水時水不能直接接觸菇體,隻能進行滴灌或者溝灌。
還要提供適量的陽光,同時要避免陽光的直射。
在不下雪的時候,梁崇讓巴爾思把屋頂的茅草取下來一些。
當時在建房的時候就考慮過陽光這個問題,所以屋頂直接設計成了可拆卸的模式。
就這樣一刻不停的伺候了四五天,羊肚菌終於長到了桑葚的大小,上麵也長出了一層黑色的菌帽。
再過十天左右就能進行采摘。
梁崇一邊和巴爾思交代好注意事項,保障好暖房的保濕、保暖、通風、通光等問題,一邊試著找羊肚菌的銷路。
一直到過完年,梁崇才知道韭黃在營州城大受歡迎。
這也讓她意識到,賣韭黃的價格,其實有點算是賤賣了。
不過她並沒有多麼懊惱,隻打定主意,下次推出新的東西的時候,要多做好市場調研。
羊肚菌這邊是集體出菇,不能在地裡停留過長時間,在售賣的時候,肯定需要一次性賣出。
關於買家,她心裡早已有了定論。
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問題,連韭黃這樣相對平價的蔬菜,梁崇都選擇了在酒樓售賣,羊肚菌就更不會拿去擺攤了。
因為在集市和營州城擺攤的話,一方麵耗費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麵可能沒有多少消費者。
這兩個市場的受眾都是普通老百姓,逛街的時候,都偏向於消費比較平價的東西。
在四月份的出菌高峰期,羊肚菌都能賣到七十文一斤的高價,梁崇這批種植的羊肚菌,上市的時間比一般出菌的時間早早整整兩個月,價格隻會更貴,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思考再三,梁崇帶著托雅去找了一個人。
就是去年收購姐弟三人野菜乾的楊石頭。
楊石頭家也在良禾村,他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靠倒賣山貨起家的商戶,每年都會往返達州和營州賣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