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林地種植(1 / 2)

在營州,農戶多種植小麥,很少種植水稻。

營州氣候惡劣,夏天濕潤多雨,冬天寒冷乾燥,雖然有肥沃的黑土地,卻並不適合作物生長,農作物的產量也比其他地方低得多。

小麥有耐寒、耐旱、耐澇等特點,深受營州的農戶喜愛。

大業朝越往北,種植小麥的人越多。

後世有一首歌裡唱道,“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裡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雖然營州和後世的北方地區相比,氣候差不多,但不知道是不是時代發展不同,目前梁崇還沒在營州見到過高粱和大豆兩種作物。

農戶不選擇種水稻也是有原因的,水稻對水分的需求量較高,但大業朝目前的水利設施並不完善。

特彆是在營州這樣的苦寒之地,四季多旱澇,不具備種植水稻的先決條件。

另外,這個時代的稻種沒有經過長期的選育,比起小麥來說,水稻不止產量較低,還難以打理。

加之地裡的產出不完全隻作為口糧使用,還是農戶一年中的重要收入來源。

到了糧食的收割期,會有專人下鄉來收購糧食,農民留下自己家一年的口糧後,便可將多餘的糧食賣掉換錢。

若是種植水稻,因為產量較低,留足自己家吃的糧食之後,能賣的可就不多了。

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種植更高產的小麥。

梁崇不同,這兩畝田的產出,本就是全部用來做自己的口糧的,且前世梁崇是南方人,日常多用大米作為主食。

她打算兩畝田都種上水稻。

不過她沒有任何種植的經驗,還要去跟村裡種水稻的人家取取經。

村裡種了水稻的人家,大部分是有許多田地的,才能拿出少部分的地塊來種植水稻。

稻田的產出大都用來售賣,自己家並不吃。

這也是因為水稻的售賣價格比小麥高得多,到賣糧的時候,能多賣一點錢。

薩仁大嬸恰好就是種植水稻的好手。

得知梁崇的來意,她爽朗一笑,說道,“正好我要開始育苗了,你也不用麻煩了,就兩畝地,我這邊一起弄完,到時候你拿秧苗過去栽就行。”

梁崇忙向她表示感謝,這樣一來,自己也方便許多。

不過水稻並不是隻種今年一年,抱著人有不如我有的心態,梁崇認認真真地跟著薩仁大嬸學習起了水稻育種。

首先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因為沒有經過選育,大業朝的水稻產量遠遠比不過後世不說,一畝地需要的種子也更多。

大約十五到二十斤的種子,才能發一畝地的苗。

而且糧種的價格也更貴,尋常用來吃的沒有脫殼的水稻是七文錢一斤,種子能賣到十五文一斤。

梁崇按照一畝地需要二十斤的糧種計算,給薩仁大嬸塞了七百文錢,多出的一百文,就當做工錢和學費。

不過薩仁大嬸隻收了種子的錢,直言村裡人人都會育種,不值這麼多錢。

再說她幫忙也是看在梁崇是自己“侄女”的份上,過於生分她就要生氣了。

梁崇隻好訕訕的把錢收起來。

薩仁大嬸教得很是用心。

水稻種植分為整地、育種、插秧、管護、收割幾個階段。

梁崇的兩畝田在土地剛化凍的時候,就請人去犁過了。

現在要進行育種。

用來育秧苗的種子不能直接下地,要先將種子拿到溫水裡浸泡半天,為種子提供發芽所需要的濕度和溫度。

再將種子包起來,放在一個溫暖閉光的地方,周圍蓋上茅草或者稻殼保溫,進行催芽。

大約一天的時間,就能看到稻穀裡有細小的嫩芽長出來。

接下來便是去田裡育苗。

育苗時,需要先篩選好肥沃的土壤,並將裡麵的石子和大的顆粒挑出來,當作秧苗的營養土。

接著將田起壟,分為小塊,整田灌水,將土壤表麵全部浸透後,再把水放掉,讓田保持在一個濕潤的狀態。

將田壟扒平,在起好的田壟上蓋上一層細細的營養土,再撒上事先準備好的稻種,最後再蓋上一層營養土,覆上茅草遮光。

接下來靜待種子發芽就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