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夜宿驛站(1 / 2)

一行人走的是官道,雖然官道是為了官員通行便利而修建的,但普通人也可以走,隻是發生緊急情況時,官員有優先通行的權利。

比起普通的道路,官道的路況更好一些,通行的速度也更快。

官道就相當於古代的高速公路,隻不過不用交高速費而已。

但和梁崇想象中的還是有點差彆。

梁崇想象中的官道,就算不是水泥路,也得是青石板路。

不過一路走過來,看到的都是普通的土路,隻在格外平坦的地方,鋪上一層石塊用來硬化。

寬度也隻有兩三米寬。

營州多山,除了出城的那一截較為平坦,剩下的路程,幾人不是在上山的路上,就是在下山的路上。

坡路建有台階,不過建的不是很整齊,也並不光滑,隻用石塊錯落鋪出落腳的地方。

在平路上還好,路的寬度基本一致,到了逼仄的山路上,有些地方甚至隻有一米寬。

楊石頭他們還得先把騾車上的貨物和板車卸下來,用人力背過去,再把騾子小心翼翼的牽過去。

到了寬敞的地方,又給騾子裝上板車拉貨。

難度比起趕山不遑多讓。

甚至趕山的路還算好的,去達州的這條路,有些地方直上直下,角度近乎七八十度,看得人膽戰心驚。

難怪人人都知道走商賺錢,但做走商的人卻沒有多少。

這碗飯,還真不是誰都能吃的。

從山中穿行而過時,偶爾會看到道路兩旁有零星的村莊和人家。

房子的類型五花八門,茅草屋和土房都有,磚房並不多見。

到了平坦之處,還可以看到大麵積的農田和土地。

此時水稻和小麥都長得快有半人高了,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

再過一兩個月,就可以收割了。

七月份是走商的高峰期,他們今天走的這段路,鮮少有荒無人煙的地方,路上還能看到三三兩兩去達州做生意的商人。

雇傭的兩個走鏢人沒有和他們走在一起,遠遠的隔了七八十米的距離,墜在隊伍的後麵。

加上半路上來的卷毛,他們有五個人,若是再加上兩個走鏢人,隊伍看著就過於龐大,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五個人的隊伍,不多不少剛剛好。

兩個走鏢人跟在後麵,萬一發生什麼事,也有機動和應變的時間。

出城時,太陽已經高掛,所幸營州到達州的官道大多穿山而過,道路兩旁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有樹蔭遮蔽,陽光並不能直射在臉上。

這條路,楊石頭他們三兄弟都是走慣了的,騾子也是老搭檔了,走的並不費力。

卷毛哥看著身板不太結實,但步伐卻很輕鬆,不緊不慢地跟在楊石頭幾人身後。

梁崇卻不太適應這種行進的速度,雖然自己經常上山,但上山下山時,不論是走路的速度還是休息的頻率,都由自己支配。

不用像現在這樣,一刻都不得閒,往往一口氣還沒喘勻,便要接著往上爬。

但沒辦法,不能拖累整個隊伍的進度,梁崇雖然內心叫苦不迭,但還是硬著頭皮跟上。

好在楊石頭雖然摳門,但還念著老鄉的情誼,見梁崇走得實在吃力,中途在人多的地方停下歇了兩回。

一直到天黑,幾人才趕到休息的驛站。

大業朝的驛站分為官驛和民驛兩種,既可以傳遞信件和物品,來往的人也能在這裡休整、住宿、吃飯、投喂牲口。

“驛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裡,唯軍興用之”,官驛還要負責傳遞朝廷的政令、情報和指示等。

小小一座驛站,承擔了後世的機要、郵政、酒店、車站四大功能。

不過官驛隻有身上有相關憑證的官員、士兵等公職人員才可以入住,普通百姓隻能住民驛。

民驛相當於私人開的客棧,沒有入住的門檻。

不論是官驛還是民驛,收費都要比路上的農家貴得多,但安全更有保證。

畢竟能開驛站的,都是在官府備過案,且家中有些背景的人。

再者,荒郊野嶺的,也找不到更為合適的住處,自然奇貨可居。

幾人進去時,前台的接待人員抬起頭,見是幾個商人,懶洋洋的問道,“吃飯還是住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