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一直走了兩個白天,又在路上歇息了兩個晚上,第三天早上,才走到逐鹿部落。
逐鹿部落比梁崇想象的更偏僻一點,與其說是一個村子,不如說是一個山寨,房子大多圍著中心點錯落而建。
逐鹿部落以養鹿為生,職業的特殊性讓官府一度為如何安置他們頭疼,畢竟若是讓他們和彆的部落一樣,直接下山生存,那就意味著要他們放棄原來的謀生方式。
那位知府因地製宜,考慮到他們謀生的方式特殊,加上逐鹿部落的人口還算比較適中,附近也沒有合適的村落落戶,就單獨給他們劃了一片地,讓他們自行成立了一個村落,起名逐鹿村。
因此逐鹿村是沒有外人的,村民都是他們原來部落裡的人。
官府能接受他們單獨立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養鹿需要森林,若是把他們分到彆的村裡,又每家分一片山林的話,有可能會激化他們與本村居民之間的矛盾,還不如就讓他們獨占一片。
但這樣一來,可供他們選擇的地方就不多了,因此逐鹿村的地點比良禾村更偏僻一些。
這邊的建築也和青山鎮的略有不同,青山鎮的房子,大多是用土磚製成的土夯房,間或有幾間青磚瓦房。
逐鹿村的建築,大部分都是以木頭製成,圓形的木頭堆砌在一起,縫隙中塞有苔蘚,組成了一間木質的房子。
托雅來過幾次,對這邊的情況很是熟悉,一邊進村,一邊給眾人介紹。
這種房子叫做木刻楞。
逐鹿部落的人還未下山之前,也跟他們一樣,住的是撮羅子,穿的是袍皮襖。
知府得知他們這邊的樹木比較多,便給建造房子的工人教了木刻楞的建造方法。
據說這種房子,冬暖夏涼、結實耐用,比一般的房子要好得多,就是建造的時候比較麻煩。
一行人一進村,就引起了彆人的注意,托雅姐弟倆主動站出來打招呼,他們和村裡的人已經比較熟了。
並熟門熟路的走到玲兒家。
玲兒家在寨子的正中心,聽到聲音,一家人一溜煙地跑了出來。
他們家就老把頭、玲兒和昆圖三人。
正好三人都在家。
見到一行人背著聘禮過來,玲兒羞澀了一會兒,便大方地過來迎人。
還和梁崇寒暄了一下,說好久沒見她了,這次一定要在逐鹿部落好好待一段時間再走,體會一下她們的風土人情。
他們一共背了五筐東西過來,除了十五兩銀子的聘金,還有一些聘禮。
大部分營州人家嫁閨女,隻會收五兩銀子的聘禮,玲兒家雖然比較富足,但鑒於那日蘇從小無父無母,又沒有人幫襯,並沒有獅子大開口,隻隨大流要了五兩銀子。
另外十兩是那日蘇自己添上的。
此外還有幾筐聘禮。
其中有一擔聘餅,大概有幾十斤重,一共有五十個,是此行最重的東西,是那日蘇親自挑過來的。
還有常見的香炮、三牲、糖果、茶酒、米糧、紅棗、鐲子、龍鳳燭、布匹等等。
單拎出來,可能不值多少錢,但該給的東西,那日蘇事無巨細,都買了過來,並千裡迢迢地拿到了逐鹿部落。
足見他對玲兒的重視。
那日蘇請來的媒婆上道的站在一旁,每拿出一樣東西,便高聲的報出名字,聽到那日蘇還算比較重視,老把頭臉上的笑意也越來越深,連遠嫁孫女的愁悶都被衝淡了些。
畢竟從小把孫女拉拔大,不求她大富大貴,但一定得嫁個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