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製定新規則(2 / 2)

在秋收結束之後,顧文萱和白景洲就取消了莊子上一直沿用的分成製,即莊子的前主人定下的,“莊戶所收糧食,七成歸主家所有”的規矩。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世界,莊戶也好,佃戶也罷,在不需要莊子主人提供種子和農具的前提下,地租通常需要交五到六成,而在他們需要莊子主人提供種子、農具甚至耕牛的前提下,地租則通常會被提高至七到八成。

當然,這是在莊子主人負責繳納一應苛捐雜稅的前提下。

這種模式沿用千年,自然有它的獨特優勢,若不是接下來白景洲和顧文萱想在莊子上種棉花,他們也不會特立獨行的取消分成製,改用基本薪酬加績效獎金的模式。

按照白景洲製定的新規則,符合條件的莊戶個人可以主動認領種子或者地塊,但在認領之後,卻必須按主家的要求進行種植。

調查過莊戶們的往年收入之後,白景洲決定給認領種子或者地塊的莊戶,以及負責打理果樹、養雞鴨豬、種菜、養魚蝦、種蓮藕的莊戶,每個月五百文的基礎薪酬。

要知道,就算是青山縣各家商鋪的東家或者掌櫃們,每個月也隻會根據夥計們的個人能力、業績水平,給夥計們開六到八百文之間的工錢,柳林鎮上的商鋪夥計,更是隻能拿到每個月四到五百文的工錢。

也就是說,就算沒有獎金,這些莊戶每個月的收入也已經足夠讓人羨慕了。

而白景洲和顧文萱,在基礎薪酬和績效獎金之外,竟還另外提供了一項福利給他們。

這項福利針對的是各家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和超過五十歲的老人,這些人其實能幫家裡人做不少活計,但他們在過去卻一直以“添頭”“累贅”的形象,存在於曆任莊子主人的印象裡。

這些人,顧文萱和白景洲在商量之後,決定每個月免費發給他們每人三十斤豆麵或者高粱米。

三十斤豆麵或者高粱米,換算成銅板也值個一百多文,而他們每家每戶,都有起碼四五個符合條件的老人孩子,也就是說,他們每家每戶,都能每個月白得四五百文。

天上掉下的餡餅的大好事兒,砸得驚喜過度的莊戶們差點兒找不著北。

再加上白景洲和顧文萱給出的基礎薪酬數目,就已經超過他們的往年收入,眾人哪還會介意新東家是不是要自己製定新規矩。

至於白景洲後麵提到的,莊戶們的工作成果超過主家預設的基本線越多,所獲獎勵就也越多,眾人反而沒怎麼放在心上。

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這部分才是他們接下來的主要收入來源。

顧文萱和白景洲在獎勵下屬這方麵還是很大方的,他們商量之後製定的獎勵政策,是莊戶們的工作成果超過主家預設的基本線幾成,就獲得超出部分的幾成作為獎勵。

比如,基本線為十兩銀子,超出部分為二兩銀子,即超出部分為基本線的兩成,那麼,莊戶們獲得的獎勵,就是二兩的兩成,也就是四錢銀子。

大手筆的顧文萱和白景洲沒想到,莊戶們對他們畫的這個大餅竟然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他們議論的焦點除了基礎薪酬很高、東家還給老人和孩子發福利之外,就隻有東家此舉帶給他們的、“旱澇保豐收”的難得安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