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後不久,寧啟瑞也和他經營的那家布莊斜對門的糧店東家的閨女定親了。
糧店東家的生意做的比寧啟瑞大多了,人家家裡還有良田若乾、宅邸數棟,但誰讓寧啟瑞今年考中秀才了呢。
他雖然不愛讀書,以後也不打算繼續參加科考,但有秀才功名傍身的這個事實,卻也讓他比起從前身價倍增。
看中他做自家東床快婿的那位糧店東家,家資雖然豐厚,家裡卻沒有一個會讀書的。
他自己、他兄弟、他兒子和侄子,甚至還有他外甥,大家學塾都去了不少年,奈何卻都沒能學出個所以然。
彆說是考秀才了,他們家連考上童生的都隻有他小兒子。
他也不圖寧啟瑞能考個舉人回來,在青山縣這種小地方,有個秀才女婿也夠他借光的了,更彆提寧啟瑞還有個舉人老爺做表兄弟。
雖然他和寧啟瑞家結親帶著幾分功利心思,但寧啟瑞和他女兒年貌相當,小夥子又很有本事,他自己也不吝嗇多給女兒陪嫁,認真說起來倒也算不上賣女求榮。
寧啟瑞爹娘在打聽過他們一家,尤其是他家女兒的情況後,也覺得這是一門還算不錯的親事。
兩人先是托了白景洲幫忙調查那戶人家,以免有什麼他們沒有打聽出來的深淵巨坑。
在得了白景洲的肯定答複,確定了那家人家風、人品確實還算不錯,家裡的財政狀況也沒出什麼問題,姑娘本人也品貌端正、性格不錯之後,兩人這才安排了寧啟瑞和那姑娘彼此相看。
兩人彼此看對了眼,這門親事就也順理成章定了下來。
與此同時,白景洲還收到了穆靖之寫給他的一封長信。
他告訴白景洲,他中舉之後,他哥哥姐姐就張羅著給他定了親,女方是他姐夫同僚的嫡長女,今年十五歲。
他沒告訴白景洲的是,其實這姑娘不是他姐為他選定的聯姻對象,是他自己先看上了人家姑娘,然後又厚著臉皮去求的他姐姐幫忙。
這姑娘比他小了三歲,樣貌中等,在人群中一點兒也不起眼,但她笑起來時那張臉卻會變得格外鮮活生動。
穆靖之就是被她吃到美食時那心滿意足的笑容迷住了,所以才破天荒的主動打聽起了人家小姑娘的姓名、出身。
以前他對自己的妻子人選持無所謂態度,總覺得哥哥姐姐肯定會幫他把好關,但在遇見自己心儀的姑娘之後,穆靖之卻一反常態的,對自己的婚事上心起來了。
他姐一開始本來是抱著給他找官場助力的心思,去給他篩選的聯姻對象,所以她手頭的幾個備選之人,都是文官家的姑娘。
穆家商戶出身,穆翰之又不是走的科舉正途入仕,朝中的絕大多數文官都不樂意沾染他們家的“滿身銅臭”,這也是為什麼他哥哥姐姐會讓他先靠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
隻有他靠自己的本事成了舉人甚至進士,那些眼珠子長在頭頂的厲害文官才會認可他,才有可能答應把自家女兒、侄女、外甥女之類的姑娘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