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玉雕巨擘董太師(2 / 2)

破玉局之謎 馮洋洋 2323 字 7個月前

琢,則意味著玉雕宗師的雕琢技藝,包含打磨、構圖直至完成品的全過程。

翡翠的前四項要素通常源自大自然的造化,而這最後一環琢之精髓,便全然依賴於玉雕宗師精深的技藝與智慧,將天然翡翠原石終化作世人眼前的瑰寶。

石不琢,不成器。

三分材質,七分功夫。

這足以彰顯翡翠修煉五要中的“琢”所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身為玉雕大宗師的董遇春,最為人稱道的一段佳話便是,他曾自一塊遍布雪花棉的廢棄靈石之中,憑借自身超凡的刻刀技藝與設計靈感,雕琢出一方令牌。

這塊令牌,正是後來名震天下的“林衝雪夜上梁山”。它巧妙運用雪花棉的特性,生動展現出林衝在大雪紛飛之夜無奈投奔梁山的淒涼場景。

而這塊起初被人視若敝屣的廢棄靈石,經董遇春妙手點化之後,名聲鵲起,如今在修真界的翡翠圈中已價值三百萬晶石。

也正是因此,董遇春在翡翠玉雕界穩固了自己的“董一刀”尊名。他威望卓著,行事嚴謹,被譽為天州翡翠玉石界的神話人物。

作為玉雕領域無可爭議的權威,並且是翡翠原石鑒彆方麵的泰鬥,董遇春並未立刻協助店主一同對抗顧雲墨。

相反,對於那位肆意妄言的店主,董遇春內心深處已有幾分不滿。畢竟剛才店主出言侮辱顧雲墨時,每一句話都清晰入耳。

同在翡翠圈子內,何必區分本地或異地?況且,無論是黑眼、黑發還是黃膚之人,皆是炎黃血脈相連。

何需爭論地域歸屬?

三十年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