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成了景龍觀中,赫赫有名,威震天下的七千四百道兵。
隻是道淨老道卻並未得其中精髓,小青、薛驚鴻兩人也有不凡修為。
否則,道曲一響,兩人便要沉淪大道玄音之中,被其度了去。
道淨一動,其餘三人相視一眼,便齊齊踏出,各施妙法。
事已至此,多言無益。
唯有手底見真章。
……
金山寺前,四人各逞妙法神威。
也扯動了天下風雲。
人世間,便有數人似所感,被這暗起的風雲所動。
在千裡之外的北茅山上。
此世之人所言茅山,實是一分為二,南北之彆。
南茅山,乃茅山道宗之始,最早為九霄萬福真君之道場。
至抱撲仙人葛仙翁,茅山之名廣傳於世。
而後日漸勢威。
直至數百年前,當代南茅掌教得承衣缽,此人也是葛仙翁之後,一鳴驚人,被世人尊為在世三仙之一,才重振門庭。
如今,世人少有知其名者,仍以葛仙翁稱之。
而北茅山,是素有茅山北宗之稱的景龍觀。
此觀是同為在世三仙之一,也有天師之稱的葉法善所立。
此人本也是師出南茅,隻是在南茅勢微之時,不知為何,另開枝葉,開創了北宗一脈,景龍觀。
其人大有青出於藍之勢。
三仙之名並稱於世。
茅山有南北二宗。
世間也有龍虎、景龍二天師。
龍虎山老天師當為第一,同有天師之稱的太素真人,葉法善為三人中最年幼,卻隱隱間,壓了葛仙翁一頭。
此時,北茅山上,景龍觀中。
一個十歲孩童模樣,卻有一頭白發,一身清雅出塵之意的小道,從觀中緩步走出,抬頭望天。
明明是孩童模樣,眼中卻滿含滄桑,似有無儘歲月。
恐怕世間難有人相信,威震天下的三仙之一,景龍天師,太素真人,葉法善,竟是這麼一個小小孩童模樣。
“唉……”
葉法善收回目光,搖搖頭:“天意難違……”
便轉過身,又緩步回到觀中。
龍虎山,天師府。
一個清樸的道觀中,有一間不起眼的靜室。
一個相貌清古,也不甚起眼的老道盤坐榻上,身前一柱清香嫋嫋。
老道忽而睜開了枯皺的老眼皮,嫋嫋香煙之中,似有兩顆星辰一現即逝。
“士元……”
老道乾皺的唇皮開合,發出沙啞乾澀的聲音:“你親往鎮江金山寺走上一遭,將秉一帶回觀中,不可停留片刻。”
跟此數十裡,另一座峰頭之上,一道人一襲此色八卦羅衣隨,三縷長須,一柄拂塵斜倚在手彎處。
聽聞耳中傳來聲音,眼中若有所思,輕歎一聲。
拂塵輕揮,一聲和清唳,一隻白鶴從雲霄之中掠來。
道人身形一閃,便已立於白鶴背上,逐雲而雲。
南茅山。
萬福宮。
一個身高五尺,腰背佝僂,滿頭白發,皮肉乾枯,如同行將就木般的老道人,身後跟著數十個道士,老少皆有。
朝著堂上供奉的一尊畫像大禮參拜。
老道人澀聲拜道:“恭迎祖師顯聖臨凡。”
他身後眾徒子徒孫應聲拜倒,齊聲高呼:“恭迎祖師顯聖臨凡!”
畫像上,畫的是一尊素衣道袍的長須道人。
底下案桌上,有一尊牌位,上書:九霄玄壇萬福真君
在眾人參拜之下,畫像之上,忽地綻放萬千毫光。
案桌上香火嫋嫋娜娜,於大殿之中盤旋繚繞。
竟緩緩勾勒出一尊人形來。
這香火人形,遭那畫上毫光一照,緩緩現出衣袍、發膚。
不多時,一尊身穿華麗道衣的仙人,便憑立虛空。
這仙人,與那畫上之人,一般無二。
隻是相比畫中人一襲素衣,此人所著,未免過於華麗。
“免禮。”
仙人大袖揮過,聲音輕淡高遠,如從九天之上降下。
“吾得汝等一後輩弟子以吾符詔奏告,言下界有妖邪,竟敢掀起滔天水禍害人,又以治病平疫為名,蠱惑生靈,實乃罪大惡極,”
“吾於天庭為仙官,不便插手人間之事,賜爾斬妖符一道,爾等速速前去,斬此妖邪。”
“啟稟祖師……”
那老道人恭身拜道,隻是話才了口,便被那仙人打斷:“不必多言。”
“是……”
老道人便是南茅山掌教,世人所稱之葛仙翁。
他雖未在天上為仙,但論起道行境界,恐怕早已經遠勝眼前的這位祖師。
不是他有多驚才絕豔,而是這位祖師……
老道人心下一歎。
雖是如此,祖師之命,他也不得不從。
那仙人說完,得了回應,便大袖一揮,兩道流光飛出,落於老道人身前,身影便緩緩淡去,直至不見。
老道人這才回過身,於眾弟子中掃過,落於一個道人身上,歎了一聲:“含光,便由你去一趟吧。”
“是。”
道人倒是乾脆,沒有半句多餘的話,便躬身接過斬妖符,領命而去。
“慢著……”
老道人看著他離去,猶豫了一瞬,便叫住他道:“不必過於執著,儘力便是,事有不濟,便回來。”
“是。”
道人回身一拜,又轉身離去。
老道人隻搖頭不語。
除此道門三宗,各有其行。
三山五嶽,天下各門,似得了某種信號一般,皆有異動。
……
金山寺前。
道淨四人一身狼狽,跌坐山門之前。
道淨滿臉不甘與怨恨,嘶聲道:“法海!你仗著有幾分蠻力,勾結妖邪,戕害同道,必不得善終!”
陶洞靈也怒道:“不錯,你便是勝得了我等四人,也還有我等師門,還有天下持正之士,你法海再是厲害,也難堵天下悠悠眾口,難敵天下正道宗門!”
“是嗎?”
陳亦的聲音悠悠傳出:“那便讓他們來吧,你們四個,便於我寺門之前反省反省,讓天下正道來搭救你們吧,”
“正好,這天下……”
“也是時候清掃一番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