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武經,洪辟又拿起另一部書,《道經》。
他來此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讓本體的肉身與神魂達到極致。
以極致的積累,晉升太乙之境。
或許有一線機會,能讓他晉入太乙時,便能窺視到一絲大覺、甚至大羅之妙。
這個世界,無疑是最合適的。
此世的修煉之道,涇渭分明。
將修行比作苦海行舟。
世間即是苦海,肉身即是載人的舟,神魂即是那舟上的人。
修行的極致,便是登臨彼岸。
肉身之道,從鍛煉皮肉筋骨,內臟骨髓,到換血重生,蛻變人中之仙,再到血肉重生、粉碎真空。
從基礎,到化凡,再到不可思議之境。
明明白白,極為紮實。
如此清晰堅固的一條修行之道,是此世無數紀元之中,無數先聖先賢總結、升華出來的智慧之光。
也是陳亦前所未見的。
與之相對應的另一條煉神之路也是如此。
內壯神魂,到達極致,又以天地之力,雷霆淬煉,使神魂生出不可思議之神。
一個念頭,便能化成實質,亙古永存,其光輝便連太陽與之相比,也不過是米粒之光。
神異之處,更是不可想象。
這兩條道路,都是已經升華到極致的道路。
但“陳亦”已有自己的道,不可能照搬。
所以便有了“洪亦”降世。
隻有將道路都走過,他才能將其精華,融入自己的道中。
道術,武功,缺一而不可,當齊頭並進。
數月時間修習武功,已經稍具自保之力。
如今也該顧一顧另一頭。
快速地翻閱道經,不過片刻,便將其中經文要義印入心中。
種種關隘於心中流淌。
便是其中隱含的一處處陷阱,也被洪辟看破。
對於智慧通明的他來說,這些陷阱,根本不足慮。
如這道術第一關,定神。
凡人有種種雜念欲情,想要定住心中之神,如同要降住心中頑猿,定住意中奔馬,若無長時間的苦功,絕難為之。
依照經中所述,還需要種種繁複的方式,以輔助人達到定神之功。
如沐浴、洗手等繁瑣禮儀,以正心中莊重,又要誦念經文咒語,通過複雜的手勢,來引導心神正念。
洪辟卻是通通都不需要,他睜著眼睛都能隨時入定。
入定之後,便是神魂出竅。
這才是這部道經暗藏的惡毒所在。
凡人的神魂何其弱,若無軀殼庇護,便如風中之燭。
風稍大些,便瞬息而滅。
即便僥天之大幸,沒有立時魂消身死。
也必定要生一場大病。
若得不到及時的醫治,便會在往後的日子中,一天天消瘦、衰弱,最終還是會死。
隻不過是臨死前,還要遭受一翻大病之苦。
而依照這道經中記載,隻有神魂出竅之法,卻沒有記載出竅之後,如何保護神魂,又如何避免無處不在的種種凶險。
若練不成功便罷,若成了,反倒是取死之道。
其惡毒用心,昭顯於表。
大乾當初編纂出道武二經,先是刊印天下,而後又收攏回來銷毀。
若是有人私自藏留,反倒是正中其下懷。
能偷偷摸摸靠著經書就練成的人,不說天縱之才,說是一時俊傑卻不為過。
但大乾就是廢掉你這些不聽話的俊傑。
隻有老老實實遵照朝廷之令的愚民,才是他們需要的。
僅僅是這種做法,就令洪辟對這個朝廷好感全無。
洪辟雖覺醒了一絲真靈,但這神魂卻也依然是凡人,經不得風浪。
貿貿然去練,恐怕也要中招。
好在他在這大禪寺十數萬冊典籍中,也窺得了許多玄秘。
也知曉神魂出竅之時,要如何自保。
最簡單的方式,便是點燃一根檀香。
香火可護神。
此神,是人心中之神。
神之一物,本就是應天地、人心而生。
廟宇中縱有供奉真神,便也是聚萬民心願而生。
洪辟從一旁的石格中拿出兩根檀香。
這幽穀中的狐狸,也有修煉道術。
曾於大禪寺被毀時,從寺中盜出許多東西。
這檀香自然也有。
大禪寺的香,和彆處的也不一樣。
非但用料珍奇,而且還是陳年寶香。
大禪寺當年香火何其鼎盛?長年有香客信眾供奉朝拜,寺中許多物事都受到香火沾染,人心祈願浸沁。
凡物也能自生不凡,凡香也成了寶香。
這檀香一點,便是尋常的邪異也難以侵犯,護得神魂平安,再簡單不過。
洪辟點燃一根對尋常人來說千金難買的寶貴檀香。
青煙嫋嫋,凝而不散,如螺旋狀緩緩盤旋而上,漸漸擴散。
一股淡淡的奇香便彌漫在石洞之中。
洪辟才慢慢回想著道經中記載的種種法門。
“寶塔觀想法,白雲觀想法,祖師觀想法,甘露觀想法……”
這部道經總綱天下修道之術,自然不止記載的一種法門。
其中的種種觀想法門,就是修築神魂的根基之法。
一般人彆說修煉,一開始便要在這許多法門之中迷惑,不知該如何選擇,前瞻後顧,先就埋下了禍根。
這又是道經中暗藏的一處陷阱。
洪辟有著前世智慧真性,卻是短短片刻之間,就將這種種繁雜的法門歸納理清。
觀想法門雖繁雜,卻能儘歸於三種法。
一為外景,二為內景,三為秘景。
所謂外景,便是天地宇宙,乾坤萬物,或日月星辰,或草木竹石,或走獸飛禽,山川河嶽,先賢先聖,一切種種外物在之象,都囊括其中。
如道經中的寶塔觀想法、白雲觀想法,皆屬此類。
前者以神念觀想己身拾級而上,登臨高塔,於塔頂之際,天地遼闊,兩腳發虛,鼓足勇毅之氣,一躍而起,神魂便破頂而出。
此法是道經這宮,最簡單,最基礎的一門法門,卻也是最安全的一門。
外景之中,還有一種法門較特殊。
乃是回溯時間,逆流而上,觀想過去之自己,也是一種外景法。
道經中有一種玄嬰觀想法,便是觀想記憶中最幼時的自己。
人之初生,最為純淨。
能觀想得越早,神魂就越發容易凝煉。
若能若想出初生之嬰,便能將神魂凝煉成一尊玄嬰,有種種神妙,端的是神奇無比。
外景為人身之外,而內景,自然是人身之內的景象了。
五臟六腑,皮肉骨血,都屬此列。
如道經中的甘露觀想法。
便是觀想意念如神光,下照兩腎,腎中充滿黑水。
再往深處,便是觀想腎中黑水彙聚後腰命門,導入肝臟,此時黑水變為青色,似大河之中的清水。
再以神意導青水入心,凝煉成赤色之氣,綻放紅光,於體內遍照。
此後再引導赤氣紅光,再經周身穴竅,經脾臟又漸變金黃之光,於肺臟之中,提煉為純白之氣,白氣再化作甘露,便算功成。
此甘露有種種神妙,能滋潤神魂,反哺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