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場中眾人忽然驚叫起來。
因為上善這一劍上撩,適才那道破碎的青色劍氣再次彙聚,如虹劍氣倒卷而上,如江河倒流,折衝而回,衝天而起。
將疾射而來的血色飛劍衝裹其中。
“嗡~!”
血劍與劍氣交鋒,不斷發出淒厲的劍鳴之聲。
令得眾人耳膜生疼,心中如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幾欲窒息。
那飛劍不愧是血紋仙鋼所製,無物不摧,便連這無形的劍氣也難以抵擋它的鋒芒。
看似勢均力敵的僵持,不過隻是短短一瞬。
隻聽一聲如絲帛撕裂的輕響,血色飛劍便穿透了青色劍虹的封鎖,洞穿出來,再次向上善射去。
而上善的應對卻讓眾人驚呼。
因為他將手中的月光寶劍脫手拋了出去,幾乎讓人以為他要放棄抵抗,束手待斃。
“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上善口中又念誦出眾人從未曾聽聞的詩句。
他手中拋出的月光寶劍,便再次出現令人驚駭的變化。
若說先前的月光寶劍是人間的寶界,那麼現在的月光寶劍,就是從天上墜落人間的神劍。
如同九天之上的星辰化劍,光寒人間。
煞氣逼人,厲嘯聲聲,如同鬼哭神嚎。
神劍墜落人間,沉沒入大地山河。
那劍落地,是真的如同被投入水中,沒入了堅實的地麵。
隻露出半截劍刃,還有劍柄上,一團金色劍穗飄飄蕩蕩。
“萬代山河滿江紅!”
如明月一般璀璨皎潔的劍身上,出現了赤紅色的光,在劍身上蔓延。
由劍落之處,侵入大地,又於瞬息間,如水波漣漪,豁然蔓延開來。
眾人猛然驚覺,腳下大地變成了一片赤紅氤氳。
一種浩大威嚴,如山嶽之重,瞬間在眾人心中彌漫。
似乎連空間都要凝固。
那柄血色飛劍,也被無形的威嚴鎖住? 懸在半空,劇烈地顫抖。
丹心熱血,華威至尊。
江山萬裡? 儘在吾掌中一握。
上善麵色沉凝如山? 周身赤光繞體,華麗威嚴。
心中全力觀想著自己學有所成? 登臨廟堂,掌日月之樞,調乾坤之序。
胸中丹心碧血? 照遍蒼生黎庶,萬裡山河。
滾滾氤氳翻湧? 萬裡山河激蕩? 無邊赤氣化劍,驟然從大地升騰而起。
赤劍逆流如雨? 起自山河大地,逆伐天地間一切無道。
“好一個萬代山河滿江紅!”
“這便是傳聞中的儒門養吾劍法? 五色劍之赤劍!”
“浩然正氣!浩然正氣!”
“丹心如劍,化成赤氣? 鼎定山河? 萬代無疆!”
不僅是被無邊劍氣襲卷的蕭黯然麵色震動,其餘眾學子也不由喝出聲來。
即便他們沒有親身體會這一劍的威力。
但僅僅是一絲餘勢? 便令他們感受到其中的赤膽忠心,為國為的拳拳之心。
窺一斑而觀全貌。
不說其力? 其德如此。
如此之儒門,如此之君子。
也難怪近年來,當今陛下對於儒門的倚重,是越來越大,越來越離不開了。
實在是這儒門的理念太適合治國理天下? 太讓皇帝省心了。
哪怕這些儒門學子往往一個比一個性子迂直,一但認定,就絕不退讓。
你要逼得他發起飆來,就連皇帝也敢給你罵上兩句。
讓人又愛又恨,偏偏還離不開。
“叔叔!”
一旁,蕭少南驚疑不定地看著周遭已化作一片赤色山河的劍域。
被赤色劍雨襲卷包裹成球,已看不到人影的蕭黯然,心中跳動不已。
他是蕭黯然的親侄子,蕭黯然若有半點閃失,他絕不會有好下場。
“轟!”
突然一陣雷霆巨響,便見那顆赤色劍球猛然從中爆烈。
劍氣向四周迸射,交錯縱橫。
耀眼地紅光烈焰隨之迸發,如同一**日在半空中爆裂。
“啊!”
“赤陽神雷!”
“糟糕!”
眾學子驚惶大叫。
隻因那被炸得失控四散的劍氣激射縱橫,不辨敵我。
更有那恐怖的雷火之焰襲卷而來。
這一瞬間,眾人才真正感受到,上善那一劍究竟有多可怕。
那位方仙道宗主又有多名不虛傳。
隻是沒有人還能有多餘的心思去想,他們都隻覺大禍臨頭。
“叮……”
便在眾學子避之不及,那劍氣雷火即將臨頭之時,忽聞一聲清脆卻沉厚的的金石之音響起。
那漫天襲卷肆虐的雷火和劍氣,便如同找到了一個宣泄口,瘋狂地倒卷洶湧而去。
大難得脫,眾學子驚魂不定之際,才發現造成眼前一幕的,便是在眾人聽學的廣場之上,放置在中心的一尊青銅大鼎。
亞聖公府並不在勳貴雲集的東城,而是在依臨西郊的西城。
西城較之玉京城其餘所在,人口少了許多。
如今大乾國力日盛,玉京城畢竟是天子腳下,雖不可能人人大富大貴,卻也算得上衣食無憂。
西城便是玉京城中最為清貧的所在,但也算乾淨清雅。
又臨近西山,多為文人雅士聚集踏青之地。
此處聽學所在,便位於亞聖公府之側,依山傍水,修了這座講學台,以白玉之石鋪就,名喚鴻門台。
可容數萬人齊聚於此,而不顯半分擁擠。
除卻夫子講學的宏學方台外,便是鴻門白玉台中心,放置著一尊青銅大鼎。
原先還沒有,不知何時,大概是數年之前,便被立在台中央。
四方,三足,兩耳,高三丈餘,闊也三丈餘,沉重非常。
眾學子初時雖有好奇之心,不過久而久之,習慣之後,便也無人在意。
此時見得這青銅方鼎輕輕顫鳴,如同深淵巨口,海中水眼一般,吞吸著漫天的雷火劍氣。
一個雷火劍氣所形成的暴風旋渦,像是一個巨大的漏鬥般,在鴻門台上空出現。
蔚為奇觀。
無堅不摧的劍氣,能崩裂山河的雷火,儘數倒灌入這方鼎之中,也不見撼動這方鼎一絲一毫。
“這……”
“難道就是……傳聞之中的儒門六聖器之一,九州鼎?!”
“昔者上古聖王之治民有法,必彆地以州之,分屬而治之,此謂之州,九者,乃數之極,”
“故‘九州’即為世間帝王掌轄,人道光輝播灑的文明之地,與荒蠻彆之,鼎者,亦為定,九州鼎,即為九州定,”
“一鼎鎮九州,一鼎定九州!”
“原來真有此鼎現世!”
眾學子中,不斷有人想起這大鼎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