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乾帝神色一喜:“亞聖公,賢人何在?”
洪辟微微一笑,忽然平伸右手,攤開掌心。
一枚小小的銅鐘憑空出現,懸在掌心之上,緩緩轉動。
“先王鐘!?”
殿中有人驚呼。
不論傳聞,隻是他們感受到的那小小銅鐘上,蘊藏的那絲絲若有若無,卻足以令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氣息,
緩緩轉動間,似乎隱隱還有鐘聲回響。
似在耳邊繚繞,又是自心底、自靈魂深處響起。
細微,卻恢宏。
如山一般厚重。
那是文明的氣息,是文明的鐘聲。
浩瀚,恢宏,壯麗……
那恢宏的鐘聲讓人似乎能從中見到一幅幅畫卷,如身臨其境。
那是上古的畫卷。
是上古之時,人道方興之際。
他們看到了上古先民,躬天敬地,血汗為祈。
看到了危難之際,存亡之續,有聖王出世,而薪火始成。
自此刀耕火種,結網畜漁,五穀為辨……
大殿之上,許多人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滿麵熱淚。
這是生而為人的感動,刻在了骨子裡,靈魂深處。
如孫先生這等已經至少是幾重雷劫鬼仙的絕頂之流,眼中也現出了幾分迷茫。
不過數息之後,深邃如虛空的雙眼之中,閃過幾道雷霆電芒。
一卷書卷自他眉心之中飄出,緩緩展開寸餘。
露出幾個金色文字。
一筆一畫,剛勁如不朽之古木,凜冽如摧堅之刀鋒。
如同鐫刻於虛空,亙古不滅。
任何天災、劫難,都不可磨滅。
如同那不朽的真理。
“諸子手稿!”
有人驚呼出聲。
浩大淵深的純陽氣息自那文字中鋪張開來,暖洋洋,令人如浸溫泉。
諸子手稿,確實是不朽的真理、不滅的精神。
此時孫先生卻顧不上得意。
而是滿臉駭然地看著洪辟手中的小小銅鐘。
雙目之中,儘是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怎麼可能?!
他可是貨真價實的五劫鬼仙!
經曆過足足五次雷劫洗煉,凝煉出數萬顆念頭,顆顆渾圓純陽。
一念之中,能化生世界萬象。
一念之間,能知禍福。
加上聖人之後,傳承的寶物,他能達到六劫之境。
一念動而撕裂虛空。
這就是千年世家,這就是他們敢於傲視王侯,哪怕麵對帝王,也敢直言相叱的底氣所在。
雖然此時他隻是一具化身前來。
但也仍是半點虛假也沒有的堂堂五劫鬼仙。
卻竟然在不知不覺間,被一枚小小的銅鐘侵入了神魂,動搖了念頭。
若非觸動了他藏於神魂之中諸子手稿,他就算能醒過來,也絕不會這麼快。
不可思議!
難以置信!
這銅鐘,必定是一件不可思議的神器法寶。
還是傳聞之中,上古聖皇的神器!
也隻有那等神器,才能引動諸子手稿。
不過,世間的神器,都是有數的。
作為聖人之後,千年的世家。
存世的神器,他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上古聖皇“都”的仙都玉璜,能引純陽天雷。
原本為方仙道所得,便如今落到了這陳辟小兒手中,他們也一清二楚。
還有聖皇“極”的一枚無極龍戒,內藏無數珍寶。
就在眼前那個方家的小兒手中。
這方家小兒以為他對其一無所知,卻不知,他連這等隱秘也知曉得一清二楚。
大乾皇室,也有不少上古神器法寶。
其中最可怕、也是最令他們這些千年世家忌憚,不得不對皇室保持著幾分敬畏的根源所在,就是一尊近乎神器之王的至寶,造化之舟。
乃是數千年前的聖地,造化道所煉製的神器至寶。
曾令得太上道至寶,真正的神器之王,永恒國度受創。
不過造化之舟也因此而破損。
直至如今,乾帝傾國之力,也未能將其修補。
否則即便是他們千年世家,也不敢過於放肆。
實是一尊神器,便能成就一宗一道,甚至一國的千秋萬世基業。
幾乎是不滅的底蘊。
那枚小小的銅鐘,自然無法與那幾尊神器之王相提並論。
卻已經有了神器雛形。
若有足夠的資源,早晚能將其補全,成為真正的神器法寶,乃至於神器之王。
如此神物,為何他竟聞所未聞?!
這小兒又從何處得來?
孫先生忽然感覺事情逐漸脫出控製。
他自然早有耳聞,儒門有所謂的六聖器。
不過出於千年世家的自信,他們隻以為那所謂的聖器不過是一些有些玄妙的法寶。
畢竟神器皆有數,那六聖器傳聞又是那陳辟小兒所煉製。
一個連武聖、鬼仙都不是的小兒,能煉製出什麼了不得的法寶來?
更何況是神器?
無論他如何驚疑,事實便擺在眼前。
洪辟取出先王鐘,輕輕一拋。
銅鐘便脫手飛出,懸於乾元大殿穹頂之上。
“當——!”
一聲悠長鐘響,響徹大殿。
無形的鐘聲,刹那彌漫天地四方。
鐘聲悠揚之中,非隻是殿中之人,即便是玉京城中的百姓,都隻覺心中一片定靜,渾身卻充滿力量。
靈魂深處,似有種種妙樂響起,有億萬黎庶在吟唱。
先王者,古之聖王。
先王有至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
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
這便是先王鐘。
以禮樂之聲,順天下人之心。
鐘聲響時,玉京城內外,有一道道浩然華光、血氣陽剛,騰空而起,連成一片,如祥雲罩城。
那一道道浩然華光、血氣陽剛,光華璀璨不同,粗細不一。
其中有幾道浩然華光,直如天柱,衝天而起。
還有其餘浩然之氣,雖不如那幾道,凝成通天華光。
卻有數千之巨。
點點彙聚,也升騰於空。
彙聚出一條長河,於夜空之中流淌。
璀璨瑰麗,直與皓月群星爭輝!
其中還間雜著,一道道血氣。
有數十道血氣如狼煙升騰,接天連地。
其餘陽剛血氣繚繞其四周,連成血雲赤霞,與璀璨華光輝映。
直將黑夜照成白晝。
儒門學子?!
都是儒門學子!
那浩然華光,諸人或許不明白其中意味,卻都知曉隻有養氣有成的儒門學子,方有如此之異象。
那通天徹地的精氣狼煙,更是一清二楚。
每一道,就代表一位武聖啊!
這其中卻竟有數十道之多。
有人目光呆滯,翻來覆去地數著。
竟足足有七十二道!
那便是七十二位武聖!
其餘大小的一的陽剛血氣,觀其大小,感其雄渾,即便沒有武聖,至少也是先天武師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