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回道。
楊慎道:“可這樣一來,難道真要坐視稅務營出現,乃至將來推行全國?”
“讓這事推行全國,非一朝一夕就能辦成的。”
“你要相信朝中大臣,他們會想辦法讓陛下忘了這事的,乃至給陛下改製的事設絆子的!”
“天子也是人,每天也隻是十二個時辰,隻要讓彆的事多起來,這事就能拖下去,一直拖到天子放棄把稅務營推廣全國,乃至撤回稅務營,甚至結束一切改製的。”
楊廷和對於朱厚熜打算改革稅政地事倒是不擔心,因為他相信大明的官僚集團,不會讓雄心勃勃的大明天子能辦成事。
畢竟大明曆史上不乏當今天子這樣聰明的帝王,但最終所謂改製也都成泡影,沒有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格局。
甚至。
楊廷和依舊相信聰明的朱厚熜還會主動放棄。
……
朱厚熜也在楊廷和離開後不久,讓眾人都散了,而他自己也回了清寧宮,且也讓梁儲一起到了清寧宮的禦書房。
眼下,正值年底。
朱厚熜抱著小手爐,倚著窗,看著窗外正於皚皚白雪中獨自芬芳的臘梅,而若有所思地對梁儲說:
“今天的事,很明顯天下想隻讓朕做犧牲的士大夫還是太多啊!”
“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陛下既然做了天下之主,掌最大的權柄,就該做最大的犧牲。”
梁儲回道。
朱厚熜笑問道:“犧牲朕就能天下大治嗎?”
“就算朕現在讓你們把紫禁城拆了,隻給朕留一座宮殿,把宮女內宦都遣散了,天下百姓想必也好過不到哪兒去,就同之前撥下去的軍餉和賑災款一樣。”
梁儲回道:“陛下說的是,凡事要循本因,天下大弊,不是犧牲天子就能徹底解決,而是徹底改變不合時宜之製才行。隻是天下守舊懶怠而隻想讓天子一人犧牲的太多,故而一時即便要改製也難以推行,山東稅務營,一時也隻能止於山東。”
“難也要推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稅政改革就先止於山東,如同清田先止於京畿,鹽政先止於兩淮一樣。”
朱厚熜說著就站起身來,在房間地毯上走著,說道:“先把眼前最急的事做好吧!你說眼下最急的事是什麼?”
“運送進京的兩淮無地饑民,需要怎麼安置的問題。”
“天寒地凍的,一直由朝廷接濟石炭糧食也不是個辦法,得儘快讓他們參與外城建造。”
“可如陛下所言,天下豪紳富商多是一條心!”
“漕運總督來報,南直、江西等地的漕糧嚴重不足,說是運軍官校苛待士兵太狠而生變,致使漕糧耽擱,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對朝廷眼下所定大禮不滿的大戶多,所以拖欠稅糧嚴重,而朝廷還不能強逼,強逼就等於讓地方官吏去加催當地窮苦百姓。”…。。
梁儲回道。
朱厚熜笑道:“不是非要有漕糧才能建城,我們可以發銀子,銀子不能隻放在庫裡不流通。”
梁儲聽後大為驚訝:“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們和他們的家人買糧果腹?”
朱厚熜頷首。
“陛下容稟!”
“一旦如此,恐使京師糧價飛漲,進而影響其他物價,人心因而騷亂。”
“另外,恐有受雇百姓惑於京城聲色,而使家人反而不能食,再有就是銀子更易引起上下官吏貪心,糧食到底不能常放且轉移儲藏不易,故能遏製貪心。”
梁儲這時回道。
朱厚熜知道要把公共基礎建設工程,從本質上屬於徭役製的以工代賑模式,變為雇工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他要想做好這事,不是隻有一道旨意就可,還得有相應的旨意防範各種情況發生才可。
“元輔說的是!”
“但朕在如果將這事搭配著在順天府整改
貨幣製度的話,會不會就利於推行的多?”
“我們不直接發銀子,而是發令有司製造的新錢幣,以銀銅為料,暫規定順天府隻能使用這種新幣,用於大額交易的為銀元,小額交易的為銅元。”
“京師糧價要是高漲,我們就把庫存的糧食多運一些出來,隻賣給持銀元和銅元的人,再通過發俸祿和工錢的方式發出去。”
“負責此事的官員誰要是私吞工程款和扣工錢,錦衣衛等也好查抄。”
“至於有些受雇百姓在京師這聲色犬馬之地,可能管不住自己的問題,那就把工錢直接給他家人。”
朱厚熜說道。
梁儲道:“難得陛下想到貨幣之事,本朝錢法之糟,恕臣直言,曆朝罕見,先做順天府試行,可控也可行,主要是費時不長,但怎麼也得到明年開春。”
“那就明年開春,眼下已是年底,天寒地凍,也做不了什麼事。”
“至於運來的災民,先組織他們灑掃街道。”
“讓吏部推舉一名官員以禦史銜任監城使,專門負責組織災民負責城內衛生,組建市監隊,負責維持街道秩序,與負責治安的五城兵馬司和刺探不軌事的錦衣衛各自負責不同京城事務,他們主要是要讓京師更乾淨整潔,經商更有秩序。”
朱厚熜回道。
梁儲道:“陛下,這種事,為何不讓一名錦衣衛官直接提督?”
“這是容易得罪商民的事,錦衣衛負責,容易過嚴,激化矛盾,還是讓文官來吧,文官更會調解矛盾。”
朱厚熜回道。
“陛下所慮甚是!”
梁儲暗想文官怎麼會調解,今天不才有許多文官恨不得把外麵的百姓都誅殺了嗎?陛下明明這是不想讓錦衣衛去乾得罪人的活。
梁儲接下來則立即將工部尚書趙璜請到了內閣,對他說起了貨幣製度改革的事:“在順天府推行朝廷官錢,以銀元銅元為官幣,公以為如何?”
“自然是利國利民也利商的善政!”
“元輔,這真是為官以來聽到的最好消息,天下人盼錢幣改革如久旱盼春霖呀!”
趙璜感動不已地說道。
梁儲道:“既如此,公當同工科速速查驗還有多少在冊銀銅匠人,以做接下來鑄銀錢的準備。”
趙璜拱手稱好。
接著。
趙璜在回工部後就對工部虞衡司郎中張經說起了此事,且道:“當將這事速告於京師各大寺廟高僧知道!”
張經聽後問道:“公的意思是讓和尚們來阻止這次改製?”
“當然!”
“統一錢法,最不利的就是他們這些在京師的放貸大頭,每年庶民百姓,進京讀書舉業的士子,和內外官僚,誰不從他們那裡拿銀子?”
“現在他們的銀子放不出去了,他們能不急,何況,他們和後宮諸貴人素來走得近!”
趙璜言道。
張經立即拱手:“大司空高明!承蒙賜教,晚輩學習到了!”
趙璜則撚須而笑。
(本章完)
39288125。。
楓渡清江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