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京師新麵貌,王陽明與張璁見禮
朱厚熜因而點頭:“那就好!”
“如此,新生活運動便不在全天下開展,明年隻先重塑錢法。”
“陛下聖明!”
群臣立即拱手稱頌道。
如之前所言。
大明財權不統一。
每個衙門都有自己的獨立財權。
吏部有開納事例收入,這是景泰年間開的例,商民可以通過輸納錢糧成為吏員。
禮部有管僧侶度牒和官寺的收入。
戶部有田稅和鹽課折銀收入。
兵部有屯田子粒銀收入。
刑部有贓罰收入。
工部有竹木抽分和漁稅收入。
太仆寺有折馬銀柯收入。
光祿寺也有各地進貢食材折銀收入。
總之。
每個衙門都有自己的合法收入來源,也就有自己的小金庫。
再加上火耗也沒有統一標準。
因為不統一收納進一個實際的財政部門,所以,沒誰清楚大明朝廷各個衙門加起來到底存有多少錢,也不清楚實際上收了多少錢。
皇帝自己也不清楚。
更彆提內閣首輔和戶部尚書。
甚至。
很多時候,自己衙門的堂官,如果懶一點,或者對財政管理不感興趣的話,也不清楚自己部門有多少錢。
而在這個時代,許多文官還真的有這種問題,因為他們對禮法和教育天子的興趣,遠大於對實際政務如財政管理的興趣。
如果不是如今開始行考成法,再加上朱厚熜催促,現在朝堂上,這些個官員估計連自己部裡大致有多少錢都說不出來,還得回去問部裡的吏員。
事實上。
即便如此。
這些堂官也沒有真正掌握到自己衙門裡有多少錢。
因為。
具體負責核算與造冊的胥吏們會造兩份賬冊。
一份賬冊用來私底下自己這些人分錢。
一份賬冊用來上交給尚書侍郎們,讓他們給朝廷交差。
這就跟地方官衙的胥吏會在賦役黃冊外,另造一份賦役白冊一樣。
征稅征徭役時,表麵上看是按照黃冊來征,其實是根據白冊來征。
進而該征誰的稅和徭役,就由胥吏說了算。
很多時候,知府知縣這些正堂官都不清楚底細。
在中央朝廷也一樣,各衙門明麵上有多少錢,收多少錢,實際上也是胥吏說了算。
而胥吏都是很多大戶通過關係和行賄或者合法輸納派上去的人。
所以,可以說,大明的財政就是被天下豪族掌控著。
朱厚熜要想完全握住大明的錢袋子,將來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但現在。
朱厚熜首先要做的得是重塑貨幣製度,定義什麼才是代表財貨價值的法定貨幣。
“如此一來,今年所得的銀錢,除了提前償還興明銀行借銀外,就不用再撥於各衙門開支了,足可拿出來鑄錢。”
梁儲因而在禦書房與朱厚熜單獨議事時說道。…。。
“再從興明銀行借一筆,多鑄造一些,以防到時候被大戶惡意收儲起來。”
“具體再借多少,明年內閣廷議後再說。”
“另外,嚴禁京師私設錢莊。”
朱厚熜言道。
梁儲不禁一振,隨後立即稱是。
朱厚熜接著又沉思起來,說:“再想想,還會不會有遺漏之處。”
“如你所言,一旦新錢借著建造外城的工程麵市,在順天府流通,就很可能出現物價飛漲。”
朱厚熜說到這裡時,梁儲就道:“陛下說的是,最重要的是糧米和棉布不能漲價太狠,畢竟關係到軍民衣食!”
“按理,京師各倉所儲存的糧食與棉布足夠應對軍民需要,再加上舒晟和蔡天祐抄孔家所得的糧食,也能應對可能出現的漲價。”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朕在想,不如朝廷再主動花錢從民間買一次糧食和棉布,不用征糧的傳統法子,如果明年用不到這些糧食和棉布,就作為地方留存使用,改折白銀運抵進京。”
朱厚熜突然提出了自己想到的一個辦法。
梁儲聽後倒也頷首,且說道:
“陛下說的是,糧食可以直接去湖廣買,南直已不怎麼自己產糧,所交納漕糧幾乎皆是從湖廣購買;”
“棉布自然去南直蘇淞之地買,那裡棉布已足可供應天下之需。”
“隻是。”
梁儲這時多說了一句。
朱厚熜問道:“隻是什麼?”
梁儲說道:“如果天下豪族大戶真要阻止朝廷改製,必然不會輕易願意賣糧食和棉布給朝廷。”
“這就要看他們有沒有這麼齊心了。”
“如果他們真這麼齊心,麵臨朝廷大肆采購,而不是大肆征用的厚利,能夠堅持不出售,朕倒是欣慰的很。”
朱厚熜笑著說道。
梁儲點頭道:“陛下說的是,此事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
“負責此事的欽差,還勞元輔為朕選好,對外就稱是為應對重大危機而做的儲備之舉,乃國家未雨綢繆之大略,故設糧儲局,在內閣度支總司下麵,該局會根據情況從天下購買以糧食為主的物資進行儲備。”
“辦好這件事後,就回家過個好年吧。”
朱厚熜看向梁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