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嫿從來不會擔憂什麼死去的白月光,對待孝賢皇後也是如此。
自孝賢皇後去了,乾隆一夜之間想起了她的好,仿佛生前對她的冷落從來沒有發生過。
皇帝三天兩頭的為孝賢皇後作詩寫祭文,洋洋灑灑的攢了許多篇幅,知道的人都稱讚帝後情深意重。
於是私下有人議論,乾隆如此懷念先皇後,現在的皇後遠遠不及。
這陣風刮進了沈嫿耳朵裡,她完全不生氣,反而跟皇帝一起懷念起孝賢皇後。
沈嫿叫來了陸沐萍和陳婉茵,兩個人雖然升了位份,還是不受皇帝寵愛。
於是沈嫿命二人整理皇帝懷念孝賢皇後的詩文,集錄成冊,刊印之後遍發後宮,讚頌孝賢皇後的德行。
皇帝聽說之後大為感動,當著前朝眾大臣的麵兒感歎自己福德深厚,兩任皇後都是德才俱佳,無愧一國之母的身份。
連孝賢皇後的娘家富察氏和親生女兒固倫和敬公主都對沈嫿有了好感。
富察皇後人已經去了,沈嫿為她樹立起了賢名,直接導致整個富察氏族的女孩子都受益。
固倫和敬公主對母親感情深厚,看到繼後歌頌母親的德行,對於母親生前定下的宮規也沒有太大的改動,也不再介意有人占了自己母親的名位。
連先皇後的母族都認同了皇後,其他的大臣自然也開始大力吹捧沈嫿。
沈嫿接見了固倫和敬公主,收下了她的感謝之後,也滿意於自己的計劃執行到位。
孝賢皇後已死,外人再如何稱頌,她也享受不到其中的好處了。
功夫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得益最大的隻有自己,不客氣的說,乾隆也是沾了她的光立了一個情深意重的人設。
像是陸沐萍和陳婉茵,在其中出了些力,得到了乾隆誇讚,在新的秀女入宮之前,除了去皇後那裡,兩人幾乎平分了侍寢的日子。
這樣的榮寵,讓所有人都看得十分眼紅,皇後隻不過交代她們做了一件事,簡單的就辦完了,還得了皇上的寵愛,後宮大部分人都對皇後心服口服。
唯有金玉妍氣的咬牙切齒,沈嫿在皇帝心裡比不上孝賢皇後的風聲就是她傳出去的。
她想慫恿皇後懲罰那些亂說話的下人,壞了皇後的名聲,沒想到反而成就了對方的賢名,氣得她肚子痛卻沒有辦法。
而魏燕婉搭上了太後,也開始不搭理金玉妍的挑釁了。
太後身為後宮中身份最高貴的女人,不是金玉妍可以得罪的,她隻能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再想其他的辦法。
此次大選入宮的秀女,家世沒有特彆突出的,身份最尊貴的就是蒙古來的恪貴人,侍寢之後就被封為了恪嬪。
雖然還有幾個美貌的新人,但是皇帝寵幸之後很快便被扔到了腦後。
這就是家世不顯的壞處了,皇上隻是貪圖新鮮,新鮮勁兒過了,人就在後宮沉寂下去了。
沈嫿見此也是時刻警醒自己,做任何事都千萬不能忽視了皇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