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皇長子趙皞年僅三歲,彆說教導他處理朝政,就連開蒙都還未有,皇帝心急也做不到拔苗助長。
而太後自慶功宴結束就移居深宮,很少再見外人。
一方麵是因為太後確實身體不適,需要靜養。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太後是被皇帝所傷,此事若是傳揚出去,讓人知道皇帝做了大不孝之事,一樣會動搖皇權的根基。
趙曦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太後近乎軟禁的安置在寢宮裡,任何人想要探望都需要有太醫和內侍陪同。
太後發現自己被軟禁之後還曾經想要鬨過一場,可皇帝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變的極為敏感,對於這個並非生母的太後不複從前的溫和與親近。
太後身邊近身服侍了幾十年的老人幾乎都被皇帝打發走了,然後都換成了皇帝的人來伺候,消息再也無法傳出宮外,太後隻能徒呼奈何。
有執政經驗的太後跟皇帝徹底離了心,身體也不行了,唯一的兒子還沒到開蒙的年紀。
皇帝思來想去,如今宮裡能夠幫他忙的,就隻有沈嫿一個人了。
皇帝雖然不想後宮乾政,因為他自己就經曆過太後垂簾聽政的時期,但是他確實需要有個人來幫他處理朝政。
在皇帝和太後臥床兩月之後,沈嫿順利的榮升為皇後,正式接過了後宮大權,成為了皇帝名正言順的妻子。
眼見沈嫿對於後宮事務處理得得心應手,趙曦猶豫再三,決定將一部分不重要的折子交給沈嫿學習處理。
這是沈嫿第一次直接接觸前朝政務,當紅色的朱批落於紙上時,那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權在握的暢快感覺。
不過她初時並不敢太冒尖,凡事都是規行矩步,皇帝讓她怎麼做她就怎麼做。
每當沈嫿將批閱後的折子遞交給皇帝,皇帝開始還會仔細查看,時間久了,粗略翻過就認可了。
沈嫿不由得暢想起前朝時期的女帝,千古第一人,想必也是這樣慢慢起步的吧!
當然也要感謝先帝時期的太後,那位被評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女性。
對方臨朝稱製,卻沒有學習前朝的女帝一樣黃袍加身,而是在皇帝年幼時努力扶持,延續了趙氏的江山。
每當皇帝疑心乍起,詢問她關於政事的看法時,沈嫿總是以對方作為榜樣,告訴皇帝,“臣妾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趙氏的江山!”
皇帝雖說不會完全消除疑心,但是底線也慢慢放低到隻要是他的親生兒子繼承皇位就可以了。
畢竟皇長子實在過於年幼,他身體變差之後,宮內再無人傳出有孕的好消息,沈嫿所生的恐怕就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兒子了。
比起孤兒寡母苦苦支撐,當然還是有一個強勢的太後更符合他的利益。
等到皇帝已經習慣於沈嫿幫他處理那些不重要的平安折子之後,沈清河慢慢的又給皇帝吃的丹藥中加了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