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族支持,全力以赴(2 / 2)

當然了趙安也不是完全的鹹魚,打算考中舉人後就直接放棄科考,在考中舉人後他也會繼續參加會試,但是不會在連續失敗之後還堅持去考,而是會及時的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從科考中解放出來。

就這樣邊走路回家邊思考,趙安和趙石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看到趙安回了家,正在織布的趙王氏立馬停下了手裡的活計,去給趙安端了杯蜂蜜水,還問趙安餓了沒有要不要吃點東西,而一旁的趙石就被忽視了。

趙安這一世的母親王玉竹,是個非常傳統的中國女人,平時恪守三從四德,並不參與家裡的決策,一心隻想著收拾家務,和完成丈夫的各種交代,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不涉及自己的兒子,隻要是涉及自己的兒子那麼一切都會以自己的兒子為重。

對於趙安這個唯一的兒子,可謂是寵到骨子裡了,從小趙安對趙王氏的各種要求,隻要是能辦到的,趙王氏都會同意。就算是辦不到的,趙王氏也會想辦法代替一些,都說慈母多敗兒,要不是趙安兩世為人,說不定真會被寵壞。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趙王氏十六歲嫁到的趙家,整整十年沒有懷上孩子,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自然無比的寵愛。

趙安也十分享受母親的寵愛,畢竟愛與被愛都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需要,趙安對於自己的父母親人也充滿了愛,所以他希望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而他選擇的方式就是科舉,所以趙安要努力學習,爭取早日的考取功名。

喝完母親給自己端來的蜂蜜水,趙安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看起了帶回來的書籍,而趙石也出去乾起了農活,在農村總有乾不完的農活,特彆是沒有除草劑的年代,地裡的雜草一不留神就多過了莊稼。

再加上沒有化肥和高產的種子,使得現在農作物的產量遠低於後世,以水稻為例,趙家村現在水稻的畝產量一般也就一百到兩百斤左右,而後世的水稻畝產過千斤並不是什麼難事。

趙安仔細回憶了一下姥爺給自己講的童生考試過程,一般來說忠柱縣每年的縣試時間是在二月份,考試前的一個月就會張貼公告,公布具體考試時間並下發到所屬的各個鄉鎮。

這時候打算考試的考生就要開始做應試的準備,首先是要填寫“親供”,其中包括考生的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征,以及家庭三代的人員背景(類似現在的政審)。

接著,考生還需要找到四個與你一同參加考試的人,五個人互相擔保不會作弊,一旦作弊五個人連坐。

最後還需要找到一個縣裡的癝生(優秀的秀才),給自己證明,證明自己所提供的的信息屬實。

這樣才算是有了考試的資格。

而到了考試的那天,你要帶著提前準備的考試工具,經過搜身進入考場,在驗證信息後領取考卷,最後由替你作保的那個癝生確認後,才可以進入座位答卷。

考試通常會有四場或者五場,每場考試人數依次減少,考試的內容包括經文,詩賦,駢文。

忠柱縣不算人口大縣,所以每年參加考試的人在四百人左右,而每年錄取的童生隻有二十名,百分之五的錄取率,堪比後世高考的985和211考試難度。而這僅僅是科舉考試的第一步。

科舉之難可見一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