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慢慢的去各級的義學推廣,等那些各地義學的小孩學會後,就讓他們去教農民學,告訴他們,是趙安派他們來教這些農民識字的。
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趙安也並不著急,反正他還很年輕。
趙安所做的第二個大舉動,就是在創立報紙。
當然,最先肯定是在趙家工坊內部創立,每月兩期報紙,免費的發到每一個小組。
每一期的報紙,除了講趙家工坊的事情外,還會講一些國家大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宣傳趙安。
讓他們明白,他們現在的最高領導就是趙安,他們要堅決的維護趙安。
趙安還給自己,搞了一個小冊子, 裡麵總結了一些後世的經典名言,趙安將他們成功的偷了過來。
將這本小冊子,叫做“趙安語錄。”
隨著這幾年推行工人學校,現在工人中已經有不少的人識字了,這其中有很多的人都被趙安語錄中的道理所吸引。
畢竟裡麵的很多話在後世的殺傷力都那麼強,更何況是現在了。
現在工人學校已經成熟了,趙安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了農民學校,
以每個村的趙家工坊辦事點為基礎,趙安設置了農校,每個農民在空餘時間,都可以過來學識字,看書。
當然,肯定不是每一個農民都有興趣來學習的,但是農民的基數太大了,經過這樣幾年的發展,農民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識字團體。
而巨大的農民階級在識字之後,他們開始抱團取暖,很快的就形成了如同工人一樣的組織。
趙安將他們稱呼為農合,從村開始,一直到省,趙安在西南幾省建立了眾多的農合組織。
現在的農村,基本是三股勢力交錯,官紳、宗族、農合。
其中官紳是有功名或是祖上有功名的人家,這些人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同時掌握與官府的合作通道。
宗族則是人口興旺的家族,人多勢眾。
農合可以說是一幫烏合之眾,大家抱團取暖,但是一幫烏合之眾有了好的領導之後就不一樣了。畢竟單純的從人數來說,他們是遙遙領先的。
時間就在趙安的慢慢發展中不斷地過去著,很快又過了兩年。
崇禎六年(1633),趙安19歲的時候,在這一年的七月,趙安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個男孩,趙安將他取名為趙華。
也就是在趙安孩子出生後的一個月,趙二虎離世了,趙二虎離世前,正和趙華一起睡著午覺。
等到馬鈺去將趙華抱起來喂奶時,才發現趙二虎已經於睡夢中離世了。
對於趙二虎的離世,趙家人早有預計,也並沒有太過於傷心,畢竟老爺子八十八歲的年齡算得上是喜喪了。
又是睡夢中離世的,沒有痛苦,對於老爺子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