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四人的命運1(2 / 2)

要知道這三人雖然不如李定國那樣有名,但是也都是一時之選,當得上人才二字。

特彆是劉文秀,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是在劉文秀鎮守雲南時,團結當地各族人民,“革故鼎新、養兵恤民、急圖善治。”

使雲南的地方秩序安定下來,農業生產有所發展,為西南抗清建立起了根據地。

最重要的是,劉文秀的心氣不像孫可望和李定國那樣高,在原本的曆史上,張獻忠死後,大西軍內部孫可望和李定國二人的內訌。

可以說是導致大西軍覆滅的重要原因,劉文秀雖然後麵也與李定國產生了嫌隙,但是並沒有如孫可望一樣。

帶著隊伍自立門戶,而是為了大局,放棄了自己手裡的兵權,接受了坐冷板凳的安排,從這一點上來說,趙安對劉文秀的觀感是十分不錯的。

至於艾能奇則是運氣不好,在張獻忠死後沒多久,就受傷病死了,所以對於艾能奇,趙安還要觀察一下。

至於孫可望,趙安是絕對不會重用他的,雖然孫可望的實力也很強。

但是他因為在滿清入關之後,自從李定國“兩蹶名王”以來,李定國的名聲大噪,蓋過了孫可望的勢頭。

孫可望坐不住了,他的妒忌心作祟,無法容忍李定國的威望高過自己,從此“不欲定國之成功,而思陷之敗死”。

再有戰事,他就密令自己的部下悄悄撤走,故意破壞李定國的進軍計劃,唯恐他再打勝仗立功。

一邊是,李定國在戰場上苦戰清軍,逐步打開局麵,為抗清複明事業做出了不凡貢獻;一邊是孫可望利欲熏心,一心要壓製李定國,讓永曆帝禪讓皇位給自己。

孫可望甚至連自己的國號都想好了——後明。

他還夢想著等永曆帝禪位,自己好圓皇帝夢。

但是隨著李定國接駕永曆帝到昆明城,被永曆帝晉封為晉王,劉文秀為蜀王,皆與孫可望的秦王地位一般之後。

孫可望徹底的被妒火洗腦,。他決定用武力向膽敢挑釁自己權威的李定國報複。

永曆帝、李定國主動向孫可望示好,將其留在昆明城的家眷護送回貴陽,並以永曆帝的名義對孫可望大加賞賜。

但是,這些已經打動不了孫可望。

孫可望的目的已經是當皇帝,不是做一方諸侯了。

隨後孫可望在貴陽誓師,親自率軍十四萬向雲南進發,為了自己的私欲,在不顧外族入侵的情況下,打響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內戰。

但是孫可望沒想到的是,他的內戰行為並沒有得到下屬的支持,他手下的將領白文選與馬進忠、馬寶等人。

一致的認為孫可望挑起內戰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決定反戈一擊,擁護永曆帝。

白文選等人想方設法與李定國取得聯係,相約舉事。

等到孫可望率大軍與李定國的軍隊交戰時,孫可望一聲令下,正準備一舉消滅李定國,進昆明城擒獲永曆帝,然後自己做皇帝。

誰知剛剛開戰,白文選等人在軍中高呼“迎晉王!迎晉王!”

孫可望的軍隊頃刻間倒戈,一同殺向了他的行營。

孫可望大驚失色,又惱又怕,隻好率軍狼狽的逃回了貴州老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