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李自成的氣運(2 / 2)

在趙安說完之後,趙石也對著趙二虎的墓碑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話,許久之後,趙安一家人才離開了趙二虎的墳前。

……

正當趙安在趙家鎮祭祖,沉浸在自己又有了一個孩子的興奮之中時,北方的李自成與張獻忠二人,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位謀士——李岩。

李岩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年間的舉人。

他的父李精白曾經是大明高官,曾任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

但是崇禎初年,他的父親被劃入了魏忠賢的閹黨,於是在魏忠賢謀逆案中被定罪,罷官為民。

在明末官場中,這樣因為黨爭而罷官的人有很多。

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岩讀書很用功,年紀輕輕就中了舉,除了讀書,李岩還喜歡練武,可謂是一個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

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濟窮人,又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

他的性格像一個江湖俠士,很喜歡結交朋友,李岩在杞縣名聲很好,當地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

明末的河南,天災四起,饑民遍地。

眼見著百姓因為災禍活不下去,李岩前往縣衙請命,望官府能賑濟災民,但是杞縣的宋縣令身為當地的父母官,卻並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對於李岩的勸諫絲毫不放在心上,好似並不知道外麵餓殍遍地似的。

李岩雖說有功名在身,但是卻也不能強逼宋某賑災,李岩回到家中,將家裡的餘糧都拿來救濟災民。

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在天災麵前,始終杯水車薪,於是李岩寫了一首《勸賑歌》,希望可以勸勉各大富戶都出一份力,救救百姓。

然而人都是自私的,如李岩這般仁慈俠義之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富戶都等著百姓活不下去之後,繼續兼並農民的土地。

所以不管李岩如何呼籲,響應的人仍然少之又少。

最終在朝政的黑暗,官員的腐敗冷漠,以及周遭人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下,李岩選擇了投靠李自成。

李自成得李岩,如同劉邦得張良一樣。

李岩迅速為李自成製定了“均田免賦”的宣傳政策,李自成用李岩之策收拾民心,很快就將隊伍擴展到了數萬之眾。

並且如烈火燎原之勢,飛速的中原大地上傳播。

不僅如此,李岩還為李自成引薦各種人才,比如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經過李岩引薦,牛金星也加入李自成軍中。

牛金星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的戰略方針,為李自成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是由於李岩與牛金星的加入,補上了李自成軍中缺少謀士的短板,在實力飛速擴增之後。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決定,趁著新年之際官軍缺少防備,率軍攻打汝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