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君王早朝,殺伐果斷(1 / 2)

直到看到了那個老太監,他才想起來今天上朝想要做的事,對著老太監道“去,將朕那三百多本沒有朱批的奏折帶到大殿的禦桌上給朕放著,一會朕有大用。對了,讓錦衣衛今日多安排大漢將軍守在殿外,朕今天想看看這些大臣們要聊些什麼。”

老太監心中一凜,連忙領命“老奴領旨!” 隨後退後半步,給兩個小太監指示了一番後,快跑兩步追上了玉輦,跟在皇帝身邊,將昨晚辦好的差回報給皇帝。

皇帝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隨後又吩咐道“記得先給皇後和兩位貴妃敬茶,這一點,不用朕教你去辦了吧?”

老太監連忙領罪後說道“老奴省得,是老奴沒說明白,請陛下降罪!老奴會辦得妥妥貼貼的。”

皇帝隻是輕輕的“嗯!” 了一聲後,就閉上雙目養起了神。

倒讓老太監一時之間有點難受,從昨天到今天,他還是沒搞明白,皇帝怎麼突然就對他不理不睬了,也不知道是哪裡出錯了。

通過昨晚一晚的調查,明顯沒有人在皇帝耳邊嚼舌根子,也沒有人能突破他的防護接近皇帝。

那隻能說明,自己某些事被皇帝發現 ,特彆是現在讓東西廠的番子監視錦衣衛,但又不能乾涉錦衣衛的工作。

雖然也就是東西兩廠成立的初衷,但那也隻是初衷,現在的東西廠早就不隻是監視錦衣衛和官員了,反而將撈錢放在了首位。

難道是自己撈過界了,被外臣!不對,皇帝昨天到今天,隻接見過了一位外臣。那群錦衣衛進宮一直被皇帝訓斥著,連眼神都不敢看向皇帝。

那這到底是為什麼造成這樣的情況呢?老太監邊想破了腦袋,邊緊隨在玉輦身邊,更加警惕的看著一眾太監宮女和侍衛,似乎每個人都有可能向皇帝告自己的狀。

這時官員們開始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先在金水橋之南根據品級排列好次序。

鳴鞭之後,依次過橋,到達奉天門丹墀,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在禦道兩側相向侯立,稱為“起居”。

在此期間,有負責糾察的禦史在旁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禦座,稱為“金台”。台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禦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鐘鼓司奏樂,皇帝到達禦門,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禦座後左右。

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隻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遇到大風時也被撤去。

皇帝座上禦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齊頭並進步入禦道,此時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