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劉安趕忙喊道:“退朝!”
待群臣散去,又在後麵喊道:“陛下口諭,宣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翰林學士方孝孺前往文華殿議事!”
這三人除了各自的職務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頭銜,內閣學士。
從建文四年開始,朱允炆改洪武朝大學士為內閣學士,參預機務。隻不過,這個時候的內閣學士更像是皇帝的顧問,品軼很低,隻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如齊泰等人這般身兼兩職,平日裡大多稱呼其本職務。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肯定是挨罵的事,紛紛歎了口氣。
這場仗打了四年,燕王從八百府兵起家,到如今,竟然有了和朝廷勢均力敵的兵馬,而且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陛下不急才怪。
“臣等叩見吾皇萬歲!”
朱允炆很努力地克製著心裡的怒火,說道:“三位卿家平身,劉大伴,去搬幾張椅子來。”
“是!”
劉安吩咐宦官搬來椅子,三人紛紛謝恩,然後欠身坐下。
“燕賊接下來會如何行動,朕想聽一聽三位卿家的看法。”
朱允炆一邊說著話,拿起禦案上的奏疏,順手批閱起來。
三人心裡稍稍踏實一些,看來,陛下還算理性,知道罵人沒用,就不再罵了。
兵部尚書齊泰率先道:“臣以為,燕逆冒險去鳳陽,其真實目的並非謁陵。”
“哦?”
朱允炆頓時來了興致,放下手中的奏疏,問道:“莫非這其中有什麼陰謀?”
齊泰說道:“燕逆欲渡淮河,最合適的路線有兩條,一是淮安,另一個則是鳳陽,依臣所見,此番謁陵為假,探路為實!”
“原來如此!”
朱允炆臉上終於露出笑意,果然是老狐狸,真夠狡猾的!
齊泰繼續說道:“兵法有雲,攻心為上。燕逆自幼跟隨中山王,不但熟諳兵法,攻心之計更為爐火純青,臣建議,陛下大可將計就計,在淮安、鳳陽一帶埋伏重兵,阻攔燕軍渡河。”
這時候,黃子澄說道:“倒不如命盛庸按兵不動,用以迷惑燕逆,卻暗中調駙馬都尉梅殷去淮安、鳳陽一帶埋伏,隻待燕軍大舉渡河,打他個措手不及!”
“甚妙!”
朱允炆心情大好,忍不住拍手稱讚。
“就按兩位卿家說的辦!”
“臣等遵旨!”
齊泰、黃子澄聞言,趕忙起身行禮。
方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