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芬已經被母親的糾纏搞得不耐煩至極,直接下了逐客令,“你彆為難小施了,她雖然是婦女代表,可不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再說,真要施舍,也是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你是來討飯的嗎?”
“你——好,白眼狼,我算是白養你了!”
劉媽臨走前還想順手牽羊,幸好劉素芬早有防備,一把奪回了衣服,沒讓她得逞。
這一舉動,讓劉媽對幾人更加怨恨。
目送劉媽遠去的身影,劉素芬滿含歉意地看向施詩。
施詩哪裡會責怪她,心中更多的是對劉素芬的憐愛與理解。
人群逐漸散去,她們也開始收拾攤位準備回家。
施詩仔細清點著今天的賬目,兩人一起整理著衣物,僅僅一天,毛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50元,扣除成本後,淨賺80元。
這對夫妻倆來說,簡直是難以置信的驚喜。
要知道,謝奕秋收後打零工,辛苦勞作了兩個多月,也才掙了40多塊,工作環境惡劣,勞累不堪,收入還不穩定。
更不用說還要忍受那些挑剔上司的各種苛責與刁難。
然而,施詩心裡明鏡似的,知曉這繁榮景象僅限於年節期間,一旦過了年,店鋪便會重歸寧靜,客流量驟減。
“我琢磨著,下回進貨時,得多添置些童裝款式,你看今天,專程為孩子挑選衣物的顧客絡繹不絕。”
她輕聲細語,眼神中閃爍著洞察市場的敏銳。
在她看來,每一位母親,即便自己節衣縮食,也總渴望孩子能穿戴得體麵光鮮,仿佛那是她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不容半點馬虎。
“說到底,這世道,賺女人和孩子的錢最為容易。”
施詩不禁感歎,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認同。
她未曾料到,謝奕竟有著如此細膩入微的觀察力,這份洞察力讓他在人群中顯得尤為不同。
腹中饑餓感陣陣襲來,幾人遂決定由謝奕持錢與肉票外出采買食材,而施詩則從櫥櫃深處翻出了孫輔國上次贈送的珍貴乾貨,用溫熱的泉水浸泡,預備烹飪。
由於缺乏現成的火鍋底料,她決定親自動手,於是在灶台上架起了一口大鐵鍋,儘管過程繁複,但那木柴與鐵鍋的慢燉,卻熬煮出了一鍋濃鬱醇厚、香氣四溢的湯底。
謝奕滿載而歸時,三人便開始默契配合,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