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己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雜念,所以又稱為修心、煉性。
煉己與念頭煉己就是要求排除雜念,把念頭集中在練功上,也叫正念、真意。
在程度上來說,真意較正念更為安靜,更為集中。
凡建立不起真意者,就難以練功。
練功中的雜念稱為散亂,也可用“心猿意馬”來形容。
心猿就是心思雜亂,如在跳擲遊戲的猿猴;意馬是說意神不定,猶如狂奔飛馳的野馬。
煉己就是要遂步地使心猿歸正,意馬收僵,把雜念控製起來。
煉己不純煉己功夫沒做好,稱之為煉己不純。
一般的煉己不純,隻是指雜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沒進步,或者因硬壓念頭,硬驅心猿,反至出現頭痛、頭脹等副作用。
而最大的煉己不純,則是入魔。
所謂魔,就是產生幻景。
魔的情景是多樣化的,實際上並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練功者自己平時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到了練功中反映出來。
或是在煉己階段,對
這些腦中浮泛出來的雜念,沒能排除好,進入了以後的練功階段時,又反映了出來。
所謂入魔,就是對這種幻景信以為真,而離開了所要進行的功夫,以致神昏錯亂,躁狂瘋癲。’
李慕玄小聲嘀咕著“這煉己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的,單單是這心猿歸正,意馬收韁,就可以淘汰大部分人,更不用說修煉出那有些玄乎的真意了。”
但李慕玄並沒有畏懼困難,看完之後就立馬開始了打坐感受真意。
李慕玄剛打坐就感覺到了打坐的神奇之處。
李慕玄雙腿自然盤坐,兩手自然相疊擺放在下丹田附近,兩肩自然鬆弛,微微挺直腰脊,微微抬頭微微笑,清心靜念,放空一切,仔細感受下丹田附近氣的流動。
靜坐不多時李慕玄感到了神氣充盈,疲勞的身體得到了滋潤,昏昏沉沉的頭腦也十分清爽。
一炷香後,李慕玄結束了打坐的狀態,吐出一口悠長的濁氣。
這種真意不可明說,領悟到的人,隻感覺這個世界似真似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領悟到此真意的人,甚至會感覺自己的存在完全虛化在天地間,就好像有那一瞬間靈魂脫了肉體達到了飄飄然欲仙的狀態。
就好像脫了苦海,破了執妄。
菩提本無樹,明台亦非鏡。
無形卻有意,意到形卻無。
這種真意若存若亡,你如果太刻意追求反而把握不住,落到了一個下乘。
修此真意追講究一個順其自然,急自然是急不成的,過於求成便是種下了心魔,心魔未消,不是徒勞便是入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