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後。
餘家村到了。
村子比想象中破敗。
村民麵黃肌瘦、衣服滿是補丁,祠堂都一幅年久失修的樣子。
大景朝廷這些年天災頻發,連年戰敗又產生巨額賠款,隻能不斷增加田賦和糧稅,更有大量如“畝捐”、“豬稅”、“糞稅”等種類繁多的苛捐雜稅。
縣令老爺還三天兩頭以修橋、修路之類名義榨取民脂民膏。
老百姓負擔這麼大。
有好日子才怪。
餘家村鼎盛時期據說有上千戶,現如今隻有兩三百戶,總人口隻有一千人左右。
日子可謂十分艱難!
此刻,一位手持拐杖的耄耋老人,正帶著百八十村民在村口迎接。
餘曉不感到意外。
為了今天的衣錦還鄉。
他鋪墊和準備了半月,村子早就提前知道了。
老者是村長兼族長餘國泰,年輕時就中過秀才,如今已經年近八十,一輩子為人正直、廉明仁厚,不僅在餘家村德高望重,放眼十裡八鄉也是頗有賢名。
當麵對滿身貴氣儀表堂堂的餘曉。
餘國泰激動上前握住他的手:“你就是阿旺的後人?!”
餘曉滿臉喜色點頭:“老族長,晚輩就是餘曉,祖父他老人家臨終前,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落葉歸根,今天終於可以代表他回來認祖歸宗了。”
“好好好!”
耄耋老人回憶往事老淚縱橫。
“哎,如果不是活不下去,沒有人願意客死他鄉,那些年好多族人被迫出海,阿旺就是最早的一批,但從沒有一個能回來落葉歸根!”
餘曉也是不禁感到了唏噓,根據他調查到的資料,這批人多數都在西洋修鐵路,十之有九已經死在路途或施工過程當中。
哪怕頑強生存下來,也隻是當地的下等人,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餘曉給自己打造的人設是。
祖父餘國旺是餘家村最早一批的出海闖蕩者。
在楓葉國參與過太平洋鐵路的建設,並與當地一位洗衣女工結婚。
兩人後來在當地開餐館,攢下了一筆積蓄後,搬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市生下了父親餘青山。
餘青山在傳教協會興辦的東方之家學校接受教育,十五歲就開始創業白手起家。
如今在北美、南洋都有產業。
是一位家財萬貫卻異常低調的富商!
不過,常年勞心勞力過渡,以至身體每況日下,不由想起老爺子臨終前的遺願,讓剛滿二十歲的獨生子回來替自己認祖歸宗。
餘曉解釋道:“家父十分繁忙無法抽身,最近身體也很是不好,恐怕經受不起長途奔波……不過,老族長儘管放心,等父親養好身體,第一時間就會回國認祖!”
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為什麼要專門編造出一個不存在的“父親”?
其實就是想告訴彆人,背後是有人有勢力的,自己雖然有錢,但錢是父親給的,而且家裡的產業都在父親手裡。
讓人有所忌憚。
能減少很多麻煩。
餘國泰:“不打緊,不打緊的,有你代表青山和國旺回來,我這把老骨頭已經很高興了。”
一位國字臉中年問:“阿曉,你這次回國準備待多久?”
他是老族長的兒子餘青海。
餘曉對眾人一抱拳:“這次回國不僅是為了認祖,也是代表父親投資國內、置業興邦,短時間內是不會離開的,今後還請父老鄉親多多關照。”
眾村民紛紛叫好。
“好!”
“有本事!”
“衣錦還鄉,實業報國,理當如此啊!”
“……”
沒人會懷疑眼前之人的身份。
雖不知餘青山在海外的事業到底做得多大,但眼前這個年輕人光一身衣服的價值,普通人就算不吃不喝幾年也不一定買得起。
這樣的貴少,若非祖籍在此,何必來窮鄉避壤之地認一幫窮親戚?
好好巴結。
未來或許能跟著喝口湯。
餘曉自然猜到了大家的小心思?
這幫村民普遍衣著簡陋、麵黃肌瘦,說明大部分人日子並不好過,現在有了這層關係,想收買他們輕而易舉。
餘曉說:“我為慶祝順利回國,自作主張采買了一批物資,打算辦一場流水宴回饋相親們。”
說完一揮手。
讓腳夫們將東西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