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曉當然也是相當的感興趣。
拋開大義什麼不談,有什麼比推翻一個帝國,建立一個全新國家,更能獲得聲望、聚集氣運呢?
不過。
很遺憾。
對葉必清的邀請。
餘曉斬釘截鐵:“我不會加入大夏會!”
此言一出。
葉必清滿臉失望。
“此事凶險,前途難測,葉某貿然相邀,確實有欠妥當……”
“葉大人不妨聽我把話說完,我雖不會加入大夏會,但認同大夏會的作為,願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給予無償資助。”
葉必清一愣。
餘曉繼續說:“其實救國興邦之法,從來就不止一種,光靠推翻大景帝製,未必能給這片土地帶來新生,反而有可能讓情況更糟。”
葉必清:“願聞其詳。”
既然被認為是個義士,就把這個人設貫徹下去,這樣以後做事也會方便很多。
餘曉平靜解釋道:
“道理很簡單!”
“顛覆景廷驅逐韃虜。”
“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槍炮。”
“可你們的槍從何而來、炮又從何而來?”
“而推翻舊國、創建新國,屆時百廢俱興,生活醫藥、工作就業、交通運輸如何保障,如何確保國家富強,不再次落後於西方。”
“若國家千穿百孔遍地廢墟之際,外部強敵趁虛而入席卷而來,那時候又該如何應對?”
“破壞往往比建造更加容易。”
“但總也要有人去建造。”
葉必清沉思片刻。
雙目放光,恍然大悟,再次變得激動。
這片大地不僅急需推翻衰朽的帝國,同時更加需要文教、需要工業、需要開民智,需要實業興邦!
前者很重要。
後者也很重要。
甚至更加的重要。
前者隻是在切除病灶。
而後者卻是能讓人身體強壯。
破壞的同時必須建造,如此才能富國強民,並跟上時代的潮流立足世界!
大夏會目前主要乾得是前者,而餘曉先生回國投資實業,他顯然是在後者上發力。
“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啊!”
葉必清深深鞠了一躬:“先生大義!”
“我對軍政沒興趣,故不會下場奔走,或公開參加你們的運動。”
餘曉說:“我能做的隻是提供必要的資助,而這必須建立在大夏會值得幫扶的前提下。”
頓了頓。
他強調道:“請務必牢記你們自己使命和綱領,若有朝一日大夏會偏離初心或大勢已去,我也會毫不猶豫抽身,去扶持第二個大夏會。”
“明白!”
餘曉不會親自入會。
卻能從財力、物資方麵予以支持。
這也是給自己上一層保險。
畢竟誰知道大夏會能不能成事?
牽扯太深。
隻怕有麻煩。
未來大夏會真形成氣候、有機會成就大事。
餘曉會讓手下、義子、族人加入進去,而他隻需坐觀局勢發展,必要時提供一些幫助就夠了。
他內心深處。
不足為外人道的小期盼也在蠢蠢欲動。
他希望世界的發展軌跡符合自己的意誌與想法。
那一百多年後,這個世界或許能接近熟悉的樣子,甚至會比曾經熟悉世界更完美強大。
那個世界。
估計回不去了。
有一個相似替代品。
也能稍微緩解思鄉之情吧!
深夜。
餘曉親自出門送行。
葉必清、高誌坐上了回去的馬車。
高誌忍不住問:“葉大人,你沒能拉攏餘曉,何以還如此高興啊?”
葉必清:“哈哈哈,再沒有後顧之憂了,因為即使大夏會不成,我相信國家和民族也是有救的,畢竟還有餘先生這樣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