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結了一件心事的班行遠徹底放鬆下來,開始了真正的田園生活。當然了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的,指導學生、EIGO研究院的各項工作通過網絡就可以了。現在京城的四合院還在熱火朝天的改造中,封劍鋒作為監工每天都是忙得不可開交。儘管請的施工隊伍規格非常高,封劍鋒還是仔細地盯著,確保不出一絲差錯。
班行遠每天除了去地裡拔拔草有的是大把時間,開始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物品吧。第一批是筆、墨和硯台。當年在韓國的時候老爺子對吃穿什麼的不在意,但是在書寫用品上賊講究,毛筆和墨條什麼的都是自己做,班行遠也就學會了。
班行遠要做的是鬆煙墨,第一步是製作鬆煙。倒是熟練活,問題是有些汙染環境,也沒必要,就讓節目組到安徽歙縣拍攝了鬆煙的製作過程,在節目裡會做說明。買了上好的鬆煙、膠還有香料什麼的,班行遠就開始了製作。
製墨其實挺累人的,因為有一個搗練的工藝,需要將煙料和配料和成煙料團,放入鐵臼中用鐵錘長時間錘擊才能做出合格的墨團。
班行遠先用了一天做好了壓製墨錠的木模,木模的內壁打磨得非常光滑,都快成拋光了。一次做了很多木模,他可是打算多做一些自用的。
木模做好的第二天班行遠起了一個大早開始搗練。好在他不需要吃飯,隨時喝水補充代餐塊就好了。需要不間斷的錘擊,錘擊的次數越多,墨團的質量越好。好在班行遠耐力驚人,一個人搞得定。中間寶兒、徐賢和李尹馨三個人也去幫忙,捶了沒幾下就累成了狗。班行遠是奔著精品去了,整整錘了一天才結束,墨團的品質極佳。
之後壓墨、脫模還有晾墨。製墨耗時最長的就是晾墨了,班行遠做的是二兩墨,按照傳統工藝的話要好幾個甚至是一年才能做出成品,班行遠可等不了這麼久。怎麼辦呢,上科技狠活吧。還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製墨,班行遠把配方交給EIGO,讓那些科學家幫忙研究快速晾墨的工藝。
老板安排的工作當然要上心了。這幫人先是建立了模型,分析了晾墨過程中的理化變化。然後寫了一個程序,設置不同的環境變量上超算模擬,很快就給出了好幾個能在半個月內完成的工藝。然後就開始實驗,從一家最有名的製墨企業買了製作好未經晾墨的墨條,以及品質最好的成品墨條做對比。
在實驗室對好幾種工藝進行驗證中。幾種工藝大部分都有不儘如人意的地方,但有一種工藝效果出奇的好。EIGO的科學家可是有不少人喜歡舞文弄墨的,試用後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一致認為比做對比的成品還要好。
研究院沒有比班行遠更精通書法的了,把這些墨條送過來試用後班行遠極為滿意,就它了。彆看研究這個工藝的都是頂尖科學家,期間又是建立模型又是動用超算模擬,但是具體操作出人意料的簡單。使用EIGO研究院製作的設備,彆說班行遠了,就連李寧微都能做好:把墨條放進設備按下開關就好了,剩下的就是全智能了,根本不需要人的乾預。
當然了,在節目裡會做說明,不是不能用傳統工藝,實在是時間不允許。節目組自然會拍攝傳統的晾墨工藝放在節目裡。
這些墨條金泰熙、寶兒和徐賢試用後也都讚不絕口,顏色、濃淡和光澤都完美得無可挑剔。EIGO的那幫科學家可是精益求精的,畢竟很多人都會自己用的。後來研究院會不時做一些墨條,都是自用,當然極少量的流傳出了,極受追捧,是公認的墨中極品。
一個麻煩是鴻臚寺找上門了,會不時訂做一些作為禮物。
毛筆製作就簡單了,金泰熙、寶兒、徐賢和李尹馨也上手做了幾支。又用買來的歙硯石做了幾個硯台。
用了不少時間,但是非常充實。後期製作出來的節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班行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那本《惠安詩》也陸續與讀者見麵了,立刻就引起了轟動,特彆是在文學界、文化界話題熱的不行。誰能想到,這個年代了會有一個人能把古詩詞寫的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