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前一天,院子裡來了最後一位客人。
一家人穿得整整齊齊的站在門口迎接,這位客人配得上。
車子剛停好,班行遠就和寶兒走過去打開了車門,“袁爺爺,歡迎您來指導水稻生產!”這位老人每個中國人都認識、都尊重。
寶兒想要攙扶著老人下車,被拒絕了。“我還沒老到不能走路。我說行遠你都奔四十了,叫我爺爺不合適吧。”
“瞧您說的。俗話說‘有奶就是娘,管飽就是爹’,您老人家讓全中國人不用擔心吃不飽飯的事情,可不得叫您一聲爺爺。”
“我怎麼沒聽說這句俗話呢?”
寶兒笑著說:“袁爺爺,您就彆糾結這個了。俗話說的好‘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您老人家把比天都大的事情解決了,叫您一聲爺爺還委屈您呢。”
金泰熙幾個人紛紛過來問候。她們都認識這位老人,知道這位老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沒有直觀的認識。班行遠覺得有必要讓幾個人有清楚的認識。
“尹馨、孝利,你們韓國人都應該感謝袁爺爺。”
“怎麼講?”李孝利她們有些不明白。
“如果不是袁爺爺這些農業科學家讓中國人吃飽了飯,你們現在都在吃鐵呢。”
一群人立刻就明白了班行遠的意思,哈哈大笑。
老人在班行遠頭上敲了一下,“怎麼說話呢!玩笑也不是這麼開的,我們國家是愛好和平的。”
李孝利笑著說:“袁爺爺,沒事的。”然後開始自黑,“就我們韓國那窮山惡水的,想吃鐵還輪不到呢。”
這下連老人都忍不住大笑起來。笑過之後職業天賦發作:“其實你們韓國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還是不錯的。雖然糧食生產的條件一般,但是發展水果等經濟作物的自然稟賦還是很好的。隻可惜……”
這群韓國人沉默不語,原因都知道:農協。如果這個組織真心是為國民謀福利的話,那些適宜的坡地就算是達到中國開發程度的一半,韓國人也不用忍受幾十人民幣一個的蘋果,也不用吃完西瓜後連皮都舍不得扔,也不用一年四季都是泡菜泡菜泡菜了。連李尹馨來中國的第一個夏天,看到班行遠和寶兒一人抱著半個西瓜用勺子吃都非常震驚,覺得有些過於奢侈了。
要是知道在山河四省一到夏天豆橛子是人們逃脫不了的噩夢,李孝利她們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到了屋子裡麵喝了杯茶,老人說:“行遠啊,是不是該到田裡了。我得看看你種地怎麼樣。”
“不急,我們先換衣服。說好了啊,種的不好可不能笑話。”
換了衣服,拿著鐮刀一群人就出發了,就連金泰熙也跟著去了。到了田裡,老人摘下一個稻穗查看了一下有些詫異的說:“可以啊,行遠。沒想到乾農活也是一個好把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