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求訂閱!】大戰爆發!代國出使去(1 / 2)

《大明:開局被抄家,反手燒祠堂》全本免費閱讀

“哈哈哈。”顧憲成大笑幾聲道:“你怎麼知道皇上沒得選?他萬一破罐子破摔,就是要讓沈一貫入閣呢?”

張重輝卻是搖頭:“沈一貫入閣是早晚的事,但絕對不是現在。皇上又不是傻子,為了一個搖擺不定的沈一貫而逼走了王錫爵,實在是得不償失。”

“也是。”顧憲成點頭間,又笑著調侃道:“你還真是把皇上的心思,給拿捏的死死的啊。”

“能有你拿捏的死?”張重輝反過來笑道:“你這招‘金蟬脫殼’,使得可真是妙啊!”

待朝鮮提出這個‘請求’時,祖承訓都已經帶兵渡過鴨綠江,撤回遼東了……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嗯。那就,還叫東林吧。”

畢竟要亡國,也不是亡我大明朝的國。

而且就算是,又如何呢?

但很快,石星就發現,宋應昌似乎要‘完了’。

“你不怕倭奴們殺了你啊?他們可都是畜生!”

……

而身為朝鮮國王的李昖,更是都已經被倭軍們給趕到鴨綠江邊上了……

“嗯?”顧憲成似乎聽不明白一樣,滿是無辜不解地問道:“你在說什麼啊?”

當‘望穿秋水’的朝鮮國王李昖,在鴨綠江對岸盼來了日思夜想的明軍後,可謂是傻眼了。

一聽到‘伯爵世襲’這四個字,所有人都沸騰了!

事實證明,這‘外交官’並沒有那麼容易找,一連好些日子過去了,石星都沒有‘麵試’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然而,當眾人反應過來還有‘恢複朝鮮’這四個字的‘前提’後,識趣的人紛紛隻能唉聲歎氣離開。

石星慷慨激昂的說著,這位牛高馬大的山東大漢此刻十分激動,瞧那架勢,不知道的還要以為他是武將出身,而並非文科進士。

“皇爺,大臣們在內閣鬨起來了。王首輔似乎是氣急了,竟直接摘了官帽,還說……他還說他這次不論如何,說什麼都不乾了。”

“山炮,這都不知道?朝鮮是我大明朝的一個藩屬國!聽說他們的國王啊,都快被倭奴們給逼得跳江自裁了!”

“還有王錫爵。”顧憲成又‘煞有其事’地補充道:“他不會輕易放過你的!”

對此,萬曆皇帝隻能是唏噓——

由於明軍初來乍到,不熟悉朝鮮地形,外加老天爺也不給麵子,降下的連夜大雨,直接導致了火器失效。

話音落下之際,張重輝又是自顧自地倒起了酒來,全然不去拆穿顧憲成方才的那番‘挑撥離間’。

“什麼?還要會倭語才行?”

這樣的一個建議,沒那麼容易實現不說,還有失大明朝宗主國的‘威信’。

文淵閣。

一時間,氣氛沉默住了。

偏偏此刻,他還得再‘受’其他大臣們的‘折磨’。

“哈。”張重輝像是沒看出來顧憲成在‘故意’誇大其詞‘嚇唬’他一般,隻無所謂地擺擺手,笑說道:

“功過向來結伴而行,接下來的時局將要發生大動蕩。王元馭要麼識趣些,像你一樣找借口,早些撤離朝堂。

“什麼是朝鮮?”

眾所周知,這個‘使者’不是什麼好差事,畢竟出使朝鮮也就罷了,反正人家是咱們的藩屬國。

就從綜合以及形象上來說,顯然是年輕的這位,更適合充當大明朝的外交使者。

二月時,寧夏突然暴起的哱拜之亂,已經令人心交力瘁。

事到如今,朝鮮的局勢可謂是十分緊張,隨時都麵臨著國滅的危險。

要麼到時候,潑天的國責大任壓下來,他這個內閣首輔就必須得背鍋了!現在就看他王元馭究竟是當下一個夏言,還是當下一個許國了!”

“那你呢?你今後打算怎麼辦?”顧憲成看著張重輝,似乎是在警告對方一般,道:“皇上的人,可一直都在盯著你,如此掣肘,你很難成事啊!”

可就當石星得知了,這位‘年輕人’的‘真實身份’過後,卻是被曬乾了沉默……

時任遼東遊擊的‘史儒’,在此戰爭中慘遭鐵炮命中,壯烈犧牲。

然而在‘當權者’們的眼裡,新的風暴,卻是在這一年‘徹底’埋下了種子。

石星很難受啊,他真的快要瘋掉了,可他又還能怎麼辦呢?

顯然,宋應昌這是想等‘寧夏戰亂’平息後,再來出兵朝鮮。

這半年多以來,接踵而來的天災戰事,快要把他淹沒在這‘吃人’的內閣,吃人的朝堂之中了。

大明朝的第一次援軍,就這麼倉皇結束了。

幾乎都是亂來的,不會倭語也就罷了,有些人甚至連朝鮮在哪兒都不知道,完全就是來添亂的。

可朝鮮海軍就算再怎麼堅挺又如何?總不能讓朝鮮人全都去海上住吧?

這群‘職業噴子’們的戰鬥力實在強悍,強悍到石星這個兵部尚書,都快被那一人一句的唾沫給淹死了。

石星能怎麼辦?他隻能是看向首輔王錫爵,尋求幫助。

這他娘的還怎麼打?

結局可謂是‘意料之中’,明軍的這‘第一次’支援,敗了,敗得徹底。

……

平靜到,甚至都沒怎麼處罰倉皇跑路的遼東副總兵祖承訓。

……

“你說書院的名字,叫什麼好呢?”

這一次,張重輝也沉默了,因為的確,萬曆皇帝的人無時無刻都在緊盯著他,無論他做什麼事,見什麼人,對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石星的頭,真的很疼,眼看轉眼就要到八月份了,他也很清楚,朝鮮真的,快要撐不住了……

內容,則是以朝鮮“短於輪櫓,不習下洋''為由,婉拒了萬曆皇帝提出的,命其‘先’動員大明周邊的藩屬國,準備先發製人,主動出兵倭國的方案策略。

朝中大臣們對此事,表示十分憤怒。

麵對戰爭的失敗,以及大臣們的慷慨激昂,萬曆皇帝朱翊鈞卻是表現得尤為平靜。

時間之短暫,實在是令人唏噓。

“你明知道接下來朝局將更加不穩,且過不了多久,怕是就要打大仗了!你怕‘太早’被牽扯進這些是是非非之中!會淪為‘他們’的踏腳石!

所以你不惜得罪皇上!以求‘先’退到幕後!伱倒是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接下來的這些爛攤子,就得讓‘他們’來替你收拾了!”

“你我可是知己,談錢多傷感情?”

“我要走了,你要保重。”

當內閣首輔王錫爵煩擾於另外兩個閣臣張位與趙誌皋的‘無用’,且皇帝陛下死活都不肯再給他‘加人’的同時,他在這一年的冬天,看到了一道‘遠道而來’的奏本。

要知道,倭軍可是‘號稱’有十幾萬,將近二十萬啊!

而最為‘重中之重’的後勤調度,則是由駐紮於九連城的遼東總兵楊紹勳負責總理。

而原先還拍著胸脯吹牛的遼東副總兵祖承訓,更是在短短一日之內,就已經倉惶敗退至了大定江,可謂是狼狽不已。

朝鮮婉拒了大明皇帝的‘好意’,倒不是他們不想動員周遭的其他藩屬國,實在是他們說了也沒人理啊,何必自找沒趣呢?

如此一來,可謂是路又不熟悉,槍又點不著,人還比‘對麵’少。

“回不來了,其實也挺好。”顧憲成放下酒碗,緩緩說道:“而且你不是也說了嗎?不是非得人在官場,才算為官。”

“無妨。”這一次張重輝卻是無所謂了起來,輕飄飄道:“反正他乾不久了。”

“沒那個金剛鑽,還是彆攬瓷器活了,咱們還是回家種地去吧!”

三千人?有沒有開玩笑?

顧憲成‘如願以償’的被罷官了。

得到消息的石星興奮了,當即便想要親自去‘麵試’這位年輕人!

張誠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看書的皇帝陛下,稟報著最新消息。

“嗯,你也保重。”

“我說,你瞧,又下雪了。”笑著回答間,顧憲成望向了廳堂外,適才絮絮飄飛而下的鵝毛大雪,籠罩於眼前。

時任朝鮮領議政,並總管軍務的‘柳成龍’更是被驚呆了,他再三詢問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真的隻有這些人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