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把二端抱起來,用被子包好,型子舉著缸子湊到二端嘴邊兒。
就著哥哥的手咕嘟咕嘟喝了好幾口水,二端覺得自己的嗓子眼兒可算是滋潤了,剛才都要冒煙兒了。
“還難受不?你早上發燒了。”姥爺給二端擦擦嘴,又摸了下二端的額頭,嗯,不燒了。
“我說我怎麼像過火焰山似的呢。”二端自言自語道,說完自己還樂了。
姥爺和型子也聽著她在那兒胡扯,都跟著笑了起來。
“小妹兒,你是不是看《西遊記》看上癮啦?”從去年過年《西遊記》第一次播出,那家夥,老招人愛看了。反正型子和二端都是一集不落地看完,重播還是覺得好看,繼續追。
二端呲牙笑了起來,心說我確實是西遊記的迷妹啊,從小到大看了能有不下十來遍了。小時候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絕對是我男神啊。
“好啦,醒了就吃飯吧。姥給你撥拉的麵疙瘩湯,擱的香油,賊拉香。”這時候姥姥端著一個大飯盒,手裡掐著個長柄羹匙進來了。
說起這個飯盒,絕對是時代標誌性產物。帶飯啦,打飯啦,全靠它。一般是鋁製的,帶個蓋子扣起來嚴絲合縫的。
有些學校學生離家遠的,中午就帶飯到學校,一個月交五毛錢,學校鍋爐房統一給熱飯。各班的飯盒都裝在一個鐵筐裡麵,每天值日生早上收齊了抬到鍋爐房去,中午再抬回來。
基本上家裡條件不差的,給孩子帶二米飯,一份菜。餾過一次的菜,軟乎乎的,沒啥嚼頭了,好在菜湯浸入飯粒,味還成。起碼這時候的孩子們不挑剔這些,能吃上熱乎飯就不瘦啦。
放學的時候你就聽吧,不少孩子背著書包往家跑,哐啷哐啷的動靜,那是空飯盒裡麵裝著羹匙,擱書包裡一顛得就響。
工廠單位什麼的,有的是在鍋爐房餾飯,有的直接擺在室內的洋爐子上,到了中午也都是熱乎乎的。
姥姥這個飯盒估計是小姨留在家裡的,正好給病號二端吃飯用,省得端碗費勁。
“型子和你姥爺去外屋地端飯,姥先答對這嬌疙瘩。”姥姥攆走了一老一小倆爺們兒,伺候病號還得女的。
二端就靠著被子,嬌滴滴的讓姥姥一口一口喂。彆說她能作妖兒,人生病的時候都這樣,喜歡有人照顧,心理上覺得特彆滿足。
看著外孫女吃的香,姥姥臉色就明朗起來。頭午可把她給急死了,生怕二端有個好歹。不過看起來這病來得快去的也快,能吃下飯就沒大事。
鼓著腮幫子,二端一邊咽東西,一邊舔嘴唇。姥姥做的疙瘩湯那絕對是她生病時候的良藥。
即使到她三十多歲了,不舒服的時候都還是隻想吃這個。感覺如果生病沒吃疙瘩湯,她的病就肯定不會好一樣。你說怪不怪?
姥姥會用葷油加蒜末蔥花熗鍋,然後加入切成丁的大白菜翻炒,加骨頭湯燒開,再把攪得細細的麵疙瘩下到沸騰的湯裡麵,開鍋煮個五分鐘,出鍋前加上鹽,點一點香油。那滋味,嘖嘖,二端真是無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