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千裡扮演的“日軍”開始向蘊藻浜發起猛攻,飛機、坦克、大炮和步兵密切配合,對著國軍的陣地反複衝擊;
廖劍平扮演的“國軍”雖然拚死抵抗,無奈火力相差太過懸殊,守軍幾乎是用人命在硬扛。
雖然一開始雙方打的還有來有回,隨著“日軍”投入上千架次飛機的狂轟濫炸,在坦克集群的衝擊下,守軍的防線一道道被突破,以平均一天一個師的傷亡在流血,國軍的精銳逐漸消滅殆儘,大場也隨之失守……
廖劍平痛苦地抱住了頭,其他人都是一臉哀傷,大場一旦丟失,對市區的爭奪也就意味著告一段落。
“營長,真的沒有彆的辦法了嗎?”
二連長艾建近乎絕望的問道,儘管他們早就知道知道結果,但要真正去麵對的時候,都無法接受,畢竟幾十萬人的犧牲,誰都想打贏。
嶽千裡的心裡同樣不好受,儘管他擁有知道未來的上帝視角,但他依然什麼也做不了;
戰爭擁有他的固有規律,不會因為多了他這個穿越者就會發生重大改變。
曆史唯物主義告訴他任何事物的改變都不是一籌而就的,都要經曆漫長的量變向質變轉變的過程,這是曆史發展的普遍規律,誰來也改變不了。
“弟兄們,華夏是一個農業國家,而日本是一個工業強國,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和綜合國力,在這上麵敵我的差距是巨大的;
華夏不可能靠一兩場決戰打贏這場國戰,戰爭初期也打不贏這樣實力懸殊的決戰。
日軍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海運向上海輸送兵力,現在的5個師團不夠,他們就再投入5個師團甚至10個,工業國家的動員能力不是農業國能比的;
這樣的決戰隻會打光國軍的血脈,正中鬼子的下懷,一旦失去大場之後,國軍就應該留下一部分兵力在蘇州河南岸死守;
掩護主力向國防線地區撤退,再利用國防線節節阻擊鬼子,這樣至少能保住大部分的精銳老兵,為長期抗戰保存實力。”
“老嶽,我們怎麼辦?就這麼乾看著?”
嶽千裡哭笑了一聲道:
“怎麼會乾看著呢,我88師也會奉命加入戰鬥,首先活著,然後多消滅鬼子!
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言敗,不認輸,一年打不贏,就打十年;
華東打不贏,我們就退到華中、華南去,就算整個國家被鬼子占領了,我們就挺進敵後,隻要一直打下去,就有勝利的那一天!”
嶽千裡本來想拋出執久戰的理論的,但想想還是放棄了,太敏感,他們現在太弱小,先活著才是最重要的,然後才是殺敵;
隻要拚掉了早期的幾十萬精銳鬼子,隨著戰線的拉長,後麵的戰鬥就好打了……
他是唯一見過勝利後的盛世華夏的,所以他對這場戰爭充滿了信心,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打下去——永不言敗!
“營長,團長通知你過去開會。”
嶽千裡知道自己短暫的舒服日子應該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