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皇長子五歲那年,先皇留宿在皇後這裡時,正好看到了剛剛帶著小皇子沐浴出來的蘇瑾。
豆蔻之年的蘇瑾,仿若初出水的芙蓉,更是竹外桃花三兩枝,隻一眼,剛過不惑之年的皇帝陛下,感覺他的人生就此解惑了,覺得餘生得此女子陪伴左右,將再無憾事……
從此無論前朝還是民間,都在傳頌皇帝陛下和小侍女的真摯愛情,使得一生無甚建樹的皇帝陛下,硬生生地憑借他的風流韻事流芳到了後世。
前五年,常伴駕左右的蘇瑾也隻是個嬪位,可這對於其她宮牆內的女子也已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但是5年後,前皇後因病而逝,開了掛的蘇瑾,隻以一年的速度就從嬪位爬到了皇貴妃的兩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從此讓其他嬪妃可望而不可及。
期間四年後位懸空,可是急壞了前朝那些位高權重的臣子,忙壞了後宮裡那些徘徊在花朵外,而無蜜可采的小蜜蜂們。
可是那病若嬌花的皇帝陛下,兩耳不聞彆人急,一心隻要蘇瑾陪……
知命之年的皇帝陛下,享受了幾年的二人世界,放下了他的國,他的子民,也放下了剛剛束發的兩位皇子殿下,更是拋卻了那些多年來無蜜可采,將來出頭無望的嬪妃們,從此撒手人寰,安詳離世。
大行前留下三道遺詔,第一道:“朕走後,封皇貴妃蘇瑾為皇太後,助幼帝輔政至其及冠之年,則親政!”
第二道:“朕,為君未有社稷之功;為父,未儘為父之責;為子,未能為皇家開枝散葉,愧對列祖列宗,現封皇次子蕭炎為楚王,封地鎮都,新皇繼位後,即刻前往封地,不得延誤。”
第三道:“為社稷計,經朕多方考量,鎮都城崔家之女崔滄瀾,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即封為皇後,著禮部擇日舉行大典,不得有誤。”
幾家歡喜幾家愁,謀劃著給新皇帝當嶽父的幾位老臣,還有家有適齡婚配的妹妹人選的準國舅們,全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是以,先皇駕崩,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朝會,就在眾大臣著急回家開小會,而新皇陛下要著急準備籌備大婚而匆忙結束。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舉國哀悼和舉國歡慶的時間都被先皇帝安排的妥妥當當。
殊不知,這個已經風雨飄搖的國度,即將麵臨著滅國與否的大危機!
下朝後,皇帝蕭瑜在大太監蕭飛的陪伴下回到了禦書房。
擯退左右後,蕭飛輕聲道:“陛下,這是剛剛收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