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聽了陳風的問題,想也不想就脫口而出:“還能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讓現在的年輕人去農村鍛煉一下自己呀!”
她的回答充滿了肯定,似乎對這個答案深信不疑。畢竟街道辦的文件上就是這麼宣傳的,她也是就這麼多信了。
然而,陳風卻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一抹苦笑。他並沒有直接回應金玲的話,而是沉默不語。金玲看著他的反應,不禁感到有些困惑。
她繼續追問:“老公,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見陳風的神態,明顯不是這麼回事,於是金玲的眼神中又帶了一絲疑惑,又開始詢問陳風,希望得到陳風的解釋。
陳風深吸一口氣,終於開口說道:“媳婦,也不能說你說的不對吧!但是你說的還是不怎麼全麵。”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似乎有更多的想法想要表達出來。
而此時,金玲也繼續開口問到“老公,那你說,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其他的什麼原因呀?”
當金玲問完後,就用求知的目光看向陳風,等著陳風給她答案,而一旁的金銘雖然沒有說話,也和金玲用一樣的目光看著陳風。
陳風看了一下姐弟二人的表情,然後開口說道“媳婦呀!上山下鄉雖然有你說的那方麵原因,但是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說到此處,陳風也不停頓,於是繼續說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前兩年農村進城進廠的工人太多了。”
“國家現在糧食緊張,已經有些快供應不上這麼多的人口在城裡吃供應糧了,這才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
見陳風這麼說,金玲下意識的說道“那乾嘛要讓十六七歲的孩子去上山下鄉呀?他們什麼都不會!可以讓前兩年進城進廠的人重新回去呀?”
聽到金玲這樣講,陳風不禁對她的奇特思維感到欽佩不已。他實在難以想象,究竟是什麼樣的頭腦能夠想出如此奇葩的點子來。
然而,從金玲真誠的表情和語氣來看,她似乎並非故意裝傻,而是真的沒有理解其中的緣由。因此,陳風決定向她詳細解釋一下。
“讓前兩年進城進廠的人返回農村是絕對不可行的!這些人經過了工廠數年的培養與鍛煉,已然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工人,國家和工廠建設需要這些人。”
“如果此刻讓他們重回農村,那麼過去幾年來工廠對他們的培訓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種巨大的損失對於工廠而言是無法承擔的。”
“相反,如果派遣知識青年前往農村參加上山下鄉活動,不僅不會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反而可以讓他們有機會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從中獲得鍛煉的機會。”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知識青年有文化,還年輕,可以給農村帶去活力,也可以通過勞動獲取自己的口糧。”
“就像趙乾事說的那些人一樣,他們去年去北大荒開墾,今年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口糧問題,而且還上交了一大批的糧食。”
通過陳風的這一大段話,金玲姐弟這才明白,什麼是上山下鄉,街道辦為什麼要鼓勵大家上山下鄉。
雖然已經明白了事情的緣由,但金玲心中的疑惑並未完全消除,她不禁向陳風追問:“老公,但金銘年紀尚小啊,即使要參與上山下鄉,至少也要等他年滿十六七歲吧?”
“這並不妨礙他目前正常上學呀?為何現在連學都上不了呢?”
麵對金玲的疑問,陳風再次耐心地解釋道:“媳婦,雖說金銘如今能夠入學讀書,可一旦完成高中學業後該怎麼辦呢?”
“媳婦,你瞧瞧眼下街道辦僅僅是倡導眾人前往農村支援建設。但我敢斷言,用不了多久,街道辦必定會采取強製措施,迫使所有青年投身於上山下鄉的洪流之中!”
“到那時,金銘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避這一命運!和金銘一樣情況的整個四九城有多少人你大概也知道的。”
金玲聽著陳風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絲驚訝,她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難道這些知識青年都要安排下鄉嗎?”
她似乎對陳風的這個猜想感到十分意外。
陳風微微皺起眉頭,他的表情變得愈發嚴肅起來,仿佛能感受到那即將到來的沉重壓力。他輕輕地點了點頭。
表示認同金玲的猜測,並繼續說道:“到時候我估計,這些青年有很大一部分概率都會被安排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也是國家政策的需要。”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無奈與惋惜,仿佛對這些年輕人將要麵臨的艱辛生活感到擔憂。
金玲默默地聽著陳風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她意識到這個決定將會給很多家庭帶來巨大的影響,而金銘也將成為其中之一。
她不禁擔心起自己弟弟未來的命運,不知道他是否能夠適應艱苦的農村生活。
同時,她也開始思考著自己應該如何幫助金銘應對這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