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急性腰扭傷。(2 / 2)

2.背闊肌:三角形闊肌,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脊、骶髂後緣以及腰背筋膜後層。肌纖維向外上止於股骨小結節脊。該肌能內收、內旋、後伸肱骨。

(二)深層:包括由淺至深的骶棘肌、橫突棘肌和深層短肌(圖5-7)。

1.骶棘肌:為腰背部最強厚的肌肉。該肌以一個總肌腱起於骶骨背麵、骶髂韌帶和髂脊後份,向上縱行排列於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間的溝內,分為外、中、內3條肌柱。骶棘肌為強大的伸肌,主要作用是後伸軀乾和維持直立,一側骶棘肌收縮也可側屈軀乾。

2.橫突棘肌:包括由淺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3層。肌纖維起於各椎骨的橫突,向上止於上數椎骨的棘突,愈深層肌纖維愈短。半棘肌纖維一般向上跨越5個椎骨,多裂肌纖維一般跨越3個椎骨,而回旋肌纖維僅隻跨越1個椎骨。

3.深層短肌:指橫突間肌、棘突間肌等最深層的,位於相鄰椎骨之間的短肌,其作用是協同橫突棘肌維持軀乾的姿勢。軀乾無論位於何種姿勢,腰背部肌肉都處於收縮狀態,以抵抗重力。腰背部深肌收縮還可使軀乾屈、伸、側屈和回旋。

(三)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分淺、深兩層包繞在骶棘肌周圍。其淺層貼於骶棘肌表麵,內側附於棘突和棘上韌帶,向外與背闊肌腱膜緊密結合,尤其厚韌。深層位於第12肋和髂脊之間,內側附於腰椎橫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側緣與淺層會合,再向外成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對骶棘肌起著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持作用。

【病因病機】

腰部急性損傷,多因卒然感受暴力所致,或由於腰部活動時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或用力過度,或搬運抬扛重物時,肌肉配合不協調,以及跌仆閃挫,使腰部肌肉、韌帶受到劇烈地扭轉、牽拉等,均可使腰部受傷。《金匱翼》載:“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

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澀,日輕夜重者是也。“操作方法

1.揉舒筋法:患者取俯臥位,自然放鬆。醫者站於一側,用、揉等輕柔手法在局部施術3~5分鐘,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孿。

2.點撥鎮痛法:醫者用拇指點壓、彈撥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點壓腎俞、陽關、誌室、大腸俞、環跳及阿是穴,在點壓穴位時應加以按揉或彈撥,以產生酸、麻、脹感覺為度。可調和氣血,提高痛閾,從而減輕疼痛。

3.理筋整複法:患者俯臥,醫者先施腰推後伸扳法扳動數次,然後用腰部斜扳法,常可聽到患者腰部有“咯嗒“聲響。此法可調整後關節紊亂,使錯位的關節複位,嵌頓的滑膜回納。

4.推拿揉擦法:上法結束後,再以推拿揉捏法自上而下施述3~5遍,最後直擦腰部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以達溫經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目的。

【注意事項】

(一)損傷早期要減少腰部活動,臥板床休息,以利損傷組織的修複。

(二)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緩解後,逐步加強腰背肌肉鍛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